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南平市第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 《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 《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 《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2、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3、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欺(wǔ) 奋(kàng) 择(jué) 震耳欲(lōng)
B: 眼(kuàng) 追(suò) 劣(zhuō) 接而至(zhǒng)
C: 媚(wǔ) 沟(hè) 褓(qiǎng) 不修边(fú)
D: 望(tiào) 默(hán) 动(rú) 目神迷(xuàn)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B: 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C: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质朴而率真的双喜阿发、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地方真是荒凉啊,人迹罕至的,寸草不生呢。
B: 2019缘来新昌氧气音乐节时,新昌十九峰景区人声鼎沸 , 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
C: 我们在学习中,不能不求甚解 , 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D: 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6、(词语擂台)下面这段文字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的香气,令人陶醉。不同于其他的植物秉持着的理念,在春季竞相开放,槐花花期总是姗姗来迟。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A: ①慷慨 ②咄咄逼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B: ①大方 ②咄咄逼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C: ①慷慨 ②盛气凌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D: ①大方 ②盛气凌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杭州是弛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jì)天下众生。
B: 在幕景不停变换、彩灯交相照射之下,音乐时而高亢,时而婉约,那高难度的动作,不仅令人眼花缭乱 , 更让观众翘(qiào )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惊心动魄。
C: 2018年3月14日,巨星陨(yǔn)落。霍金的一生,诠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即(jì)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
D: 这是一个充满遐思的季节,每一片土地都在酝(yùn)酿一个季节的故事。这个季节,满目都是春色,你会忘记流年的沧桑
8、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部分,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全过程。
B: 夸张可以是缩小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例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C: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D: 《背影》一文作者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如父亲最后决定送自己之前的踌躇,与脚夫讲价,关照茶房,自己穿布棉袍却给儿子做紫毛大衣等。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D: 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孟子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

②必先其心志 ________

于虑 ________

④而后 ________

( 3 )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他们的事例有何作用?

( 4 )第二段讲到提高人的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作者通过“苦”、“劳”、“饿”、“空乏”、“拂乱”这些词语要告诉我们,人应该经受哪些方面的考验才能有所提高?

( 5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 1 )作者探讨山水画的意境,观点很鲜明,请你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 2 )作者以古诗词为例来谈山水画的意境,请你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 3 )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 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 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鲜明。
( 4 )根据第三段的观点,请你再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分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

( 1 )(线索·照应)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 2 )(语言·情感)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

①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挂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 , 只是不多说话。

②“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说。

( 3 )(人物·形象)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对其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颜老爷 翻译官

( 4 )(文题·主旨)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能力考查。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无子嗣不知父母恩。是的,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人生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体验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丰富了我们美好的人生。体验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知晓父母的恩情,家人的关怀,朋友的情谊……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请以“体验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区域名、校名和人名;③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