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断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 ;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 ;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 ;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 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A: ③④①②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①④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如期而至的时候,新化下团村被美艳的桃花打扮得花枝招展 , 她张开臂膀欢迎八方游客
B: 今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培兰桥注册中心,领取媒体证件和年会资料的中外媒体记者络绎不绝
C: 七月流火的盛夏,没有一丝凉风,闷热难当,然而运动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场景,运动员们练得热火朝天
D: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中,所表现出的知书达理与温文尔雅令观众们对其刮目相看
3、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B: 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B: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6、

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广博的知识,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②马克思在许多专门学问上的成就,正是以他的广博知识为基础的。
③这不是非常明显的例证吗?
④专门的学问,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
⑤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A: ①⑤②③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②⑤①③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
A: 李商隐
B: 骆宾王
C: 李白
D: 杨炯
8、关于本册书课文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社戏》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B: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小石潭记》一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游记《壶口瀑布》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D: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9、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
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_________,岸边胡杨丛生,_______。

A: 荡漾碧波 茁壮林木
B: 碧波荡漾 茁壮林木
C: 碧波荡漾 林木茁壮
D: 荡漾碧波 林木茁壮
10、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一项( )。

不以千里

A: 称赞
B: 称呼
C: 物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 1 )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 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 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 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 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 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及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 1 )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 2 )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________”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3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第⑤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现代文阅读

新官上任

李景文

夏冰有晨练的习惯。健壮的体魄加上他的娃娃脸,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一早起来,眼看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他坐不住了。

夏冰因才华出众、处事果断、作风过硬,最近被提拔到城建局当一把手。本来,组织部门已跟他约好,明天就送他走马上任。但是,眼前的这场大雪,就如同在他头顶上垒起了一座雪山,随时都会崩塌。真的是悬念迭起呀!道路畅不畅通?自来水管道是否会爆裂?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大雪,在他脑子里一片混沌……

匆匆吃完早餐,一看表还不到7点,他决定自己的履新就从今天开始。既然是履新,就得有新气象。那这第一天上班就走过去好了,正好留心下一路的市容市貌有什么问题。一跨出楼道,他就被纷纷扬扬的大雪吞没了,行走变得身不由己。然而,户外清新而凛冽的空气使他更加激昂,银装素裏的城市其实颇有诗意,他的步伐更稳了。在途中,他看到身着橙色衣帽的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在清除厚厚的积雪,心中就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走到城建办公大楼,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值班室里,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在理头玩手机。他便憋不住地说,注意别伤着眼睛,铲铲雪还带锻炼呢。

你是谁呀?有这么说话的?保安斜着眼睛扫了他一眼。

我是新来的……

站着说话不腰疼,门口有的是锹,那你铲呀!

夏冰听出了话中的讥讽。他搓搓手,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就二话不说拿了一把铁锹开始铲雪,从大楼的台阶一路铲下去,全身心投入,越干越欢,渐渐他的身后便铲出一条道来。连老天也仿佛被他的冲天干劲吓着了,雪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当他欣慰地回望时,却看到保安也拿着一把锹快步朝门口走……

尚主任,您来这么早!保安一脸媚态。

好,都把雪铲了。尚主任眯缝着眼打量夏冰,这位是……

他说要跟您报到。心虚的保安说完就开溜了。

哦,是小夏。尚主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在机关,就是要见眼生情,能上能下。

夏冰点点头,我初来乍到,还望主任多提醒。

既然进了一个庙,就不是外人了。尚主任拍拍夏冰的肩说,刚才在路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说得哆哆嗦嗦,好像是给我们单位送空调的师傅出了车祸,在大转盘那儿吧,你就赶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

师傅的事,雇主是跑不脱的。尚主任撇了下嘴说,你看看空调坏掉了没有?要不要更换?商家什么时间能安装到位?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夏冰的口气有些像争辩。

俗话说,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尚主任的脸色很不好看,现在,这个美差就交给你了,空调可是给新局长换的,今天不吃饭也要安装到位!

新局长未必要吧!再说,局长室的空调是不是可以修一下,也许加点氟利昂就行了。夏冰想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些,但是却越说越激动,老尚是不是这个理儿?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

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

领导心中要有群众!夏冰微笑着说。

群众,满大街都是群众,你问得了吗?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尚主任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尚主任最后说的话,听上去很耳熟,但是夏冰没有工夫跟他计较,随即打车赶到出事地点。三个交警正在现场处理事故,肇事的师傅在一旁吓得不轻,原来不是送货的他受了伤,而是因雪天路滑,他开的电瓶车碰倒了一个老人,夏冰当即打120将老人送往医院。一做CT,三处骨折。很快,警方来电话说老人的亲属马上就到,夏冰迎上去,一看却是尚主任。

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

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

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

( 1 )夏冰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2 )小说多次写到雪,有何作用?
( 3 )小说结尾尚主任感叹“教训太深了”,请简要回答尚主任受到了哪些深刻教训。
( 4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二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 5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从夏冰、尚主任、保安身上各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触动了白居易,撩拨了诗人深爱早春的心弦;一株株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触动了茅盾,引发他对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礼赞;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过铁路买橘子的背影,触动了朱自清,让他领悟了父亲对自己的一片爱心……物虽微,事虽小,用心去感悟,往往能读出真情深意。请以“ 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