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娉婷(pīn) 恣睢(zhuī) 心无旁骛(wù) B: 冠冕(miǎn) 广袤(miào) 栈桥(zhàn) 自吹自擂(lěi) C: 箴言(zhēn) 褴褛(lǚ) 折本(shé) 强聒不舍(guō) D: 摇曳(yì) 濡养(rú) 矗立(zhù) 矫揉造作(jiǎo) |
2、 |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任国家领导人要求大会发言要言简意(赅,骇),不需要絮絮叨叨,连篇累牍。“赅”有“完备”“全”的意思,而“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赅”。B: 我们应该因地宜,将运河两岸打造成真正的绿色花园。“制”有“拟定、制定”的意思,而“治”有“治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治”字。 C: 科技工作者在搞科学研究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切莫笑大方(怡 贻)。“怡”有“愉快”的意思,而“贻”有“遗留”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贻”。 D: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纷争,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一叶(障,嶂)目,不见泰山,应该看到对话与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障“有障碍的意思,”嶂“有像屏风一样的山峰的意思。横线出应填”障“。 |
3、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回廊 蔓廷 玲珑 高低屈曲 B: 堆叠 檐漏 简朴 自出心材 C: 明艳 宽敞 布置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惟妙惟肖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泥泞 密匝匝 摧枯拉朽 风华正茂 B: 茏罩 摄影家 生机盎然 和颜悦色 C: 娴熟 啄春泥 因地制宜 纵横绝荡 D: 疾驰 结核症 诚皇诚恐 抑扬顿挫 |
5、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门楣(méi) 合辙押韵 媲美 黯然失色(àn)B: 酬和( hè ) 龙吟凤哕 挑衅 长吁短叹(yū) C: 绮丽(qǐ) 盛气凌人 藉贯 一马当先(dāng ) D: 招徕(lái) 颔首低眉 追朔 鹤立鸡群(hè) |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济南的冬天》是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盂德,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
7、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
8、 | 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 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 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
9、 |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当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 看到他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王红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C: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细节生动,感情真挚,读来耐人寻味。 D: 咱们可真是心有灵犀啊!我正犯愁没法儿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存恤 不言而喻 如雷惯耳 暴殄天物 B: 恣睢 孜孜不倦 根深蒂固 身陷囹圄 C: 拜谒 郑重其是 醍醐灌顶 不胫而走 D: 惘然 走头无路 沆瀣一气 既往不咎 |
阅读古诗《饮酒》,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岳阳楼之大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叹为观止 天下奇观 B: 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曲同工 求同存异 C: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 以德报怨 拭目以待 D: 薄暮冥冥 妄自菲薄 厚此薄彼 薄利多销 ( 2 )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滕子京被贬之后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快乐啊。 理解:这句话写迁客骚人在阴雨和晴朗之日登上岳阳楼,都会有超脱和欣喜之情。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翻译:我尝试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这句话表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与平常人不同,引出下文对古仁人思想境界的论述。 ( 3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在姚崇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姚崇,字元之。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黄门监①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②公也!”蝗害讫息。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链接材料二) 曾巩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③ , 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民安。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释】①黄门监:唐官名。②诿:推脱。③亭传: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 |
阅读《往事依依》的节选部分,完成后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阅读《童年读书》,完成问题。
童年读书 (节选)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作文。
以“冬日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600字以上,字迹工整,主题鲜明。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