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抚顺市朝鲜族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江南逢李龟年》)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所见壮阔之景,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观沧海》)
C: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夜上受降城闻笛》)
D: “杨花落尽子规啼”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临殿廷主持。
C: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小说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都选自其中。
3、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 (夸张)
B: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反问)
C: 孩子们像盛开的花朵。 (比喻)
D: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4、

下列选项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 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5、看拼音依次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工作着是美丽的。”敬业又乐业的王师傅从招工启shì尤其是生活中获得启shì,面对纷繁的现实,决不趋之若wù,而是心无旁wù,热爱着他那份驾驶员工作;他也不愿如有的人那样辛苦zì睢而生活,而是以劳动者的zī态,积极地工作着。想当初他被一家旅游公司录用时,就兴奋地在pìn用合同上签了字。如今,他驾着车子载着梦想驰chěng在通向春天的大道上。


A: 示 示 鹜 骛 恣 姿 聘 骋
B: 事 示 骛 骛 恣 姿 娉 骋
C: 事 示 骛 骛 恣 姿 聘 骋
D: 事 示 骛 骛 姿 姿 聘 骋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 , 有了答案。
B: 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 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D: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
7、

下列语句的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他“说”了就“做”。,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A: ①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②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B: ①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②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C: ①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②行动与言论完全一致。
D: ①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②行动与言论完全一致。
8、

下列词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chuò) 折(cuò) 锋芒毕(lù) 万恶不(shè)
B: 形(jī) 晓(fó) 人听闻(hài) 引高歌(háng)
C: 湖(bó) 瓦(lì) 气凝神(bǐng) 苦心孤(yì)
D: 污(huì) 杂(rǒng) 浑身数(xiè) 咬文字(jué)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C: 凭借超过42%的土地是绿地、林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绿色财富”,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
D: 为了严防交通安全出事故,交警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管理。
10、

下列加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蒙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色 不而别
B: 不宜妄自菲 暮冥冥 日西山
C: 加冠 吾已言之王矣 往不咎
D: 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我与 寸进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2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一)

曾彬,字国华,五年,使吴越,致命汔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日;“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管,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二)

马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戚。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含之去。

【注释】①五年:五代十国时后周显德五年。②讫:完结,完毕。③觌(dí):相见。④悉:全,都。⑤长围:长时间的包围。⑥煜: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⑦便宜:利于治理的办法和建议。⑧愆(qiān) :罪过。④御经筵:开设御前讲席。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钧州:马文升的家乡。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吾拒之,是近名也 终:________

②城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垂: ________

③振饥民,捕盗贼 振:________

④卒后年 逾: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吴越人轻舟追遗之 腾人持汤沃灌,衾拥覆
B: 余疾非药石所能愈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 遂受籍之以归 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D: 外国皆闻名 安陵君许寡人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自愈矣。

②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 4 )简要分析曹彬、马文升两人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今天的行政者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1 )划线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 2 )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 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 3 )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 4 )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现代文阅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 1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 2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 3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________段和________段之间,为什么?________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 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 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 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困难,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不断地战胜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请以“超越自己”为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