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指代平民)B: 会天大雨 会(集会) C: 度已失期 度(估计、揣测) D: 宜多应者 宜(应当) |
2、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诡谲(jué) 拾(shè)级 瞭(liáo)望 重峦迭嶂(zhànɡ) B: 涟漪(yī) 汲(xī)取 譬喻(pì) 首当其充(chōnɡ) C: 襁(qiǎnɡ)褓 拘泥(nì) 亘(ɡèn)古 气冲斗(dǒu)牛 D: 贮(chú)藏 褴褛(lǚ) 宽宥(yòu) 贪脏(zānɡ)枉法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癖性(pǐ) 嬷嬷(mō) 倒坍(tā) 沉湎(miǎn) B: 隐匿(nì) 愤懑(mèn ) 瞻望(zhān) 涟漪(yī) C: 臆测(yì) 攫取(jué) 荫庇(yīn) 瘠薄(jī) D: 腻歪(nì) 告禀(bǐng) 炽痛(zhì) 告罄(qìn) |
4、 | 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 ) A: 犀利 撷取 安恬 茫然若失B: 沉淀 澎拜 栅栏 诗意盎然 C: 祈祷 澜语 蹂躏 获益匪浅 D: 骊歌 菜畦 默契 问心无瑰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选聘 深宵 至死不懈 契而不舍 B: 调羹 绞肉 马革裹尸 妇儒皆知 C: 谣言 昼夜 慷慨淋漓 目不窥园 D: 小楷 吩咐 一反即往 深恶痛绝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 令人赞叹不已。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 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 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
8、 | 下列诗句的书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B: 俗子身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C: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D: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9、 | 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科学说明的真理。 B: 本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C: 作者对沙漠里的一些怪异现象的解释,都是经过自己经过科学的检验得到的正确结论,决不是想当然、凭空捏造出来的解释。 D: 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
10、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赢弱 伶仃 怡然自得 人迹罕至 迫不急待B: 喑哑 剽悍 嘎然而止 抑扬顿挫 微不足道 C: 标致 宽恕 提心吊胆 藏污纳垢 万籁俱寂 D: 恻隐 奥悔 孜孜不倦 略胜一畴 蹑手蹑脚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 1 )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 )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丝竹之乱耳 花之隐逸者也 B: 濯清涟而不妖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 可以调素琴 以刀劈狼首 D: 同予者何人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 )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 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 4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周敦颐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 |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 1 )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①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词的含义。)
②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从修辞的角度)
( 3 )第③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①,退则死法②,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④。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死敌:死于敌手。②死法:死于军法。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
人生如酒。不管是烈也好,淡也好;不管是醒也好,醉也罢。终将是生命里最精彩的过程。
上述文字,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