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贵阳市开阳县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在和谐社会里,高价房价是破坏和谐的重要因素。虽说政府出台这样那样的政策来稳定房价,可在地产商的‘和谐’之下,房价却居高不下。”这句话中,三个“和谐”的词性依次是( )

A: 形容词、名词、动词
B: 动词、形容词、名词
C: 名词、动词、形容词
D: 形容词、名词、名词
2、

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 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 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 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皑(ái) 褓(qiǎng) 羁(pàn) 挑拨离(jiān)
B: 默(jiān) 野(kuànɡ) 角(líng) 然而止(gá)
C: 雾(ǎi) 蛮(hènɡ) 寒(jìn) 转反侧(zhǎn)
D: 驰(chěn) 零(diāo) 道(suì) 风雪途(zǎi)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 ③①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台最响亮的区域名片。

②跟随“2015美丽中国行•聚焦生态盐城”活动来东台采风的中央权威媒体记者,则这样描述“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激发创作灵感。”

③2015年11月11日,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比赛成功举行,央视专题片报道,此次比赛对于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生态体验和精神享受,来东台“森呼吸”名副其实。

④似乎,每一个与东台亲密接触的人,都会被这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⑤此外,参加“感知中国”江苏东台文化之旅活动的173名留学生也啧啧称赞:“东台环境质量真好!”“来东台,太棒了!”

A: ④③②①⑤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④②①⑤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集众多优势于一身,深圳作为核心引应当仁不让

②在大湾区城市群里,深圳经济总量最大,形成湾区经济战略理念早,制度创新优势明显,开放程度高

③增强核心引功能,深圳有基础

④同时,深圳是科技创新高地,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②③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傍晚的夕阳,壮观磅礴,难怪人们感叹生命的渺小自然的伟大。
B: 面对难题,有没有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C: 他之所以不来,是因为他的母亲生病,他走不开造成的。
D: 对于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他们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8、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遗爱湖公园因优美的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吸引着全城市民趋之若鹜
B: 在“四城同创”期间,经过城管人员妙笔生花的整饬,黄州老城区的许多街道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C: 当听到我班的舞蹈节目在黄冈中学第二十五届校园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后,同学们简直是乐此不疲
D: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9、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浅 荷 日西山
B: 心 勾 锐不可
C: 枕 丢三
D: 走 边 穿 棋高一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睢 置之不理 顿开茅塞
B: 停滞 郑重其是 思贤如渴
C: 端详 走头无路 歇斯底里
D: 撩逗 与日具增 不足为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 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注】①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即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②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③墙援:篱笆墙。④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流飘荡________

势竞上________

③爱不能________

④大抵若________

( 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2处)

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 4 )【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作者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碎片化阅读正令你越来越愚蠢

昨天下午,我掏出Kindle准备看《金字塔原理》,这时,有两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件事,我发现自己的大脑竟然像转不动了一样!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过于的晦涩,但我理解起来非常的吃力,有些句子反复读了两三次仍然理解不了,仍然记不住。

第二忤事,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得可怕!

看了两三段之后不由自主地就跑神了,等我回过神来,前面看的部分早已忘记,只得再看一遍。我变得非常地浮躁,只想一目十行地尽快往下掠过,像要寻找着什么。

仅仅是在三四年前,我还是有着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平心静气的反复阅读很多好书。

那在这几年间,是发生了哪些因素严重损害了我的阅读习惯呢?

我的答案是——“碎片化阅读”。诚然,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就目前的碎片化阅读环境,绝对是弊大于利。

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意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

所有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提供方,天然就有一个核心的需求,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

因此,那些调动情绪的,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大行其道,各个平台彩绞尽脑汁化为标题党,只为了能让你点进去,向下滑动,再点进下一篇,再向下滑动。看任何文章都是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点都懒得点。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大脑就像我一样,被养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越是不愿意动,就越是只能去看那些不需要动脑的内容,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

所有的碎片化阅读几乎都无法令你获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条简单粗暴的建议。而现在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凭借价值观出位和吸粉的时代,所以你总会不停地看到,今天有人叫你往东,明天他又建议你往西,后天又听到说你哪儿也不去才是最好的。这些冲突的、矛盾的建议和观点,你刚吸收了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学到了知识的幻觉。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或者是陷入偏激。你不可能仅从一些碎片化的观点中获得成长,这些观点带给你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内耗,可能远远大过它能教给你的知识。

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

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碎片时间不打开手机了。

我们的注意力由于手机的影响,已经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而手机作为各种强剌激源,朋友圈,王者荣耀,各个媒体平台,无数的app占据了你的心智空间,随时随地试图诱惑你。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剌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

碎片化阅读在本质上有两个作用:

首先是快速的、多元化的获取资讯。在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碎片化阅读作为拓展和补充。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几乎90%以上的人都不具备最基本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试图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获取了资和信息,不等于获取了知识。你知道了“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这只是获取了一条信息。你理解了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的内涵,你能对这条信息产生疑问或者思考,你能够自己有选择的从这篇文章中选择对你有效的建议,这才叫获取了知识。

关于碎片化阅读,你必须保持理智的认识,不被别人的言论忽悠,不为了偷懒而自欺欺人。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意识之中逐渐被环境所改变,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的傻瓜。

(文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意识到碎片化阅读让自己的注意力涣散,理解力下降了。
B: 碎片化阅读能让读者获得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 碎片化阅读会损害读者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
D: 这篇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面对碎片化阅读时,要保持理智。
( 2 )文章从“我”阅读的经历开始写起,有什么好处?
( 3 )下面文字来源于文中的划线处,在修改文章时,编辑删去了此句,你认为他这样做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碎片化阅读就像吸毒一样,你体会到了毒品非常轻松的带给你的强烈刺激,那么那些有干货但是平淡的内容你当然没办法、也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

( 4 )初三(2)班召开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同学提一些建议。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 2 )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和划线的词语。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________→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________→________

( 3 )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划线的词语。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 4 )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划线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________之情,又有________-之情。
( 5 )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 6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风,犹如精灵一般,在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春风让人感觉舒畅,夏风让人感觉凉爽……风,可以给你很多感受。

请以“ 的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