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洪观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2、为了方便同学们前往数博会现场观展,某班班委准备制作“观展提示”。下面素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A: 展会承办单位及协助单位
B: 展会地点及交通出行建议
C: 展会日程及开馆、闭馆时间
D: 展会场馆及进出口分布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隐(nì) (chéng)戒 (piāo)悍 转弯(mò)角
B: (qián)伏 (jiān)默 (qǐ)丽 盛气(líng)人
C: (rǒng)杂 胆(qiè) 徘(huái) 越(zǔ)代庖
D: 涟(yī) (xī)取 褴(lǚ) 吹毛求(cī)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B: 五丰村的村干部们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C: 南海公园景色宜人,树木花草鳞次栉比 , 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D: 入冬以来,天气寒冷,盐淮高铁工地上的各项建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 官名
B: 爵位
C: 溢号
D: 行业
7、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文转载,电台反复播送,引起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B: 《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
C: 他产生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心愿——用手中的笔,全面、真实地再现这一灾难。
D: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对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 引发了观众们的讨论热潮。
B: 惊惶的野鸭子窜进了茂密的芦苇丛中,一下子隐匿得无影无踪了。
C: 毕业在即,三年来各种学习生活画面历历在目 , 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D: 讨论会上,围坐在一起的同学们面面相觑、慷慨陈词,气氛十分激烈。
9、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声附(hè) 羸弱 惩(chěng) 仙露琼桨
B: 浑身数(xiè) 决别 悍(biāo) 蛛丝马迹
C: 鞠躬尽(cuì) 寒战 石(pán) 义愤填膺
D: 而不舍(qì) 篷勃 案(dàng) 骇人听闻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她在信中又提及此事,仍然耿耿于怀
B: 调查显示,广西一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到25%,这真是危言耸听
C: 遇到复杂的问题,他总是泰然处之 , 沉着应付。
D: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 2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品古文,悟成长。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往事耳________

②即刮目相待________

③累寸不________

七年不反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 4 )【甲】【乙】两文在“劝”上有何异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 1 )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B: 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C: 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D: 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 2 )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 3 )再举两个日常生活中反映“低碳生活”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多点“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

李思辉

①几天前,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在随后的上海国际儿童书展上,一些儿童文学家和观众探讨当代儿童文学,已故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成为讨论的焦点。

②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的文学形式,在观察视角、思考方法、表达方式上需要有与儿童接受能力相匹配的“小”的特点,但绝不是“小文学”。相反,因为读者对象特殊,儿童文学还发挥着教育、启迪的大作用。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就是看到了这种特殊文学样式对儿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

③爱说谎话,狼真来了,人们却不再相信,这进行的是拒绝欺骗、诚实求真的教育;小美人鱼即使变成泡沫也不肯伤害心爱的人,在淡淡忧伤中撒下了爱的种子;灰姑娘的逆袭,揭示了无关出身、无关外在的“美的教育”……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国内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滋养,孩子们的世界会变得多么乏味;如果没有叶圣陶、冰心、陈伯吹等老一辈作家俯身为孩子们创作《稻草人》《再寄小读者》《一只想飞的猫》等儿童文学精品,我们的童年将会失掉多少乐趣。

④从社会功能上看,儿童文学播下的是爱的种子,进行的是“真善美”的启蒙,是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儿童文学的真善美,来自作家进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

⑤目前中国0到12岁的儿童超过两亿,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读者市场。近些年,数字化的冲击波及出版市场,成年人阅读率不乐观,相反,儿童阅读率却相对稳定,儿童出版市场需求巨大。从读者群体上看,儿童文学也是当之无愧的“大文学”。


是“大文学”,就需要创作者有大情怀、大担当,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用心创作出更多儿童文学精品。令人忧心的是,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作家骨子里瞧不上儿童文学,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相反,也有一些人看到儿童文学市场可观,一味模仿、改写乃至抄袭国外作品赚快钱,还有的走迎合搞怪、低俗、暴力等不良取向的路数。孤高自诩与媚俗无底线,两个极端都需要反对和矫正。儿童文学的富矿正待更多有情怀的作者去发掘,童书畅销榜也不应该总被一两个人独揽,而应展现百花竞放、经典频出的繁荣。

⑦“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等老一辈儿童文学家,穷其一生“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省吃俭用设置奖项激励后辈作家创作儿童文学精品,这种深意应该被读懂,这种情怀应该被继承,这种精神应该被发扬。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6日02版,有改动)

( 1 )填入第⑥段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
B: 因为
C: 既然
D: 如果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作者认为“儿童文学是大文学”,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理由,这两个方面的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 3 )第三段画线句连用三个事例,不可以删去其中一个事例,请从内容和结构上阐述理由。
( 4 )第⑥段呼唤作者有大情怀、大担当,用心创作儿童文学精品,指出如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尚不如人意,作者概括的原因是
( 5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儿童文学语言要与儿童接受能力相配“小”的特点。
B: 周作人先生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
C: 童书畅销榜被一两个人独揽的局面作者感到无奈。
D: 结尾再提陈伯吹老先生更有力地表明了作者观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因为欣赏,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有了非凡的魅力;因为欣赏,文学世界里的丰富人物有了振奋人心的力量;因为欣赏,平凡生活也变得富有诗意……我们在欣赏中,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根据以上材料,请自拟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