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吉林油田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ruì) 梁(jǐ) 扣人心(xuán)
B: 育(pǔ) 胆(qiè) 上欺下(méi)
C: 游(áo) 梗(jié) 尽职守(kè)
D: 拮(jù) 然(hǎo) 重蹈覆(zhé)
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置身在铜梁人民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D: 十九大报告说,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3、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诗集《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B: 《三峡》一文出自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圣手,太上郦道元。”
C: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作者西汉司马光。
D: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孩子在课堂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班长的学习成绩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有的跑步,真是各得其所
D: 我班在这次体育节的足球比赛中以0比3的成绩负于九年级一班,同学们对此津津乐道
5、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làn) 别(jǘé) 漓尽致(lín) 畏罪逃(qián)
B: 澎(pài) 累(zhuì) 悲天人(mǐn) 忍俊不(jīn)
C: 灭(qiān) 刻(juān) 不劳作(chuò) 惟妙惟(xiào)
D: 溃(bōng) 驰(chěng) 风雪途(zài) 家户晓(yù)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光博物馆里的那些老物件翻开了老人泛黄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B: 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C: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D: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钱放进了捐款箱。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最后一课》就是他的作品。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本文生动地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乘奔御风(虽然)
B: 横上蔽(树木的枝干) 鸢飞天(至、到达)
C: 四时俱备(四季)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 单车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

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③①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 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 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此诗作于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后;②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后苑。

( 1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祗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④执而临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 4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兰政文

①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②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

③“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递,构成“腹部神经系统”。

④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⑤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俩好”。

⑥首先,哥俩互通信息,其中上传的信息(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德国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并做出最佳决定。”

⑦其次,哥俩“患难与共”,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伤痛。一般来说,当你非常生气时,“腹脑”通常的反应就是吃不下饭,甚至发生胃疼等。

⑧再次,哥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的人,在大脑受损而出现精神错乱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时,胃肠系统通常会痉挛和腹泻。

⑨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患者总是噩梦频频,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

⑩“腹脑”一般负责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被誉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

⑪“腹脑”也有与大脑记忆功能有关的同种物质,因而能存储记忆。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甜点,后来吃腻了,再也不想吃了,这种感觉会被“腹脑”记住,等你长大后一想起这种甜点就会泛酸水,胃部就会不舒服。

⑫“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脑”没有思维能力。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机能得到“复苏”呢?

⑬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认为,太极拳独特的“松静自然”、“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的推动下,唤醒“腹脑”的思维力,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

( 1 )根据文章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腹脑”。

( 2 )大脑和“腹脑”的“哥俩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④段中“捉襟见肘”的意思。

( 4 )文章第⑪段中所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腹脑”是神经系统的最早产物,随着物种的进化,作用已经比不上后来出现的大脑。
B: 第⑥段中作者引用德国的流行语,是为了说明“腹脑”在大脑作出决定时仍有重要作用。
C: “腹脑”没有思维能力,但目前科学家已能利用太极拳成功唤醒“腹脑”的思维能力。
D: 本文大量使用了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阅读《谈生命》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1 )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 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 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 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 2 )下面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希望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有丰富多样的经历,那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B: 表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渺小而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C: 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伤,而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D: 暗示人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幸和痛苦,但他们为编织美丽人生创设了机遇。
( 3 )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 “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C: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D: 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4 )选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华丽
B: 含蓄温婉,隽美
C: 通俗流畅,炽烈
D: 粗犷豪放,深沉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
要求:1.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线索清楚,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3. 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