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翻来复去(fù) 黄晕(yùn) 抖擞(sǒu) B: 人迹罕至(hǎn) 贮蓄(zhù) 侍弄(shì) C: 浑为一谈(hùn) 粗犷(kuǎng) 静谧(mì) D: 咄咄逼人(duó) 秕谷(bǐ) 匿笑(nì) |
2、 |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字希文,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B: 词,又称长短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塑造了江姐、许云峰等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形象。 |
3、 | 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
4、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睢》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C: 我国古代有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玉兔指月亮,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
5、 | 下列句子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副词。 B: 介词跟名词或者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例如,把书送去,沿河边跑步,但有时介词也可以单独使用。 C: 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此句没有语病) D: 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此句没有语病) |
6、 | 根据句子意思选出划线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 ) A: 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颜色:脸上的表情。 B: 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教训:教育,教导。 C: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收拾:整顿,整理。 D: 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
7、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说的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屈原 D: 辛弃疾 |
8、 | 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期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与残忍。 D: 《琐记》《滕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随真理的足迹。 |
9、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其实,名字里蕴藏着许多信息。 ②所以,触摸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品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 ③尤其是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其中更蕴含着抱负、襟怀和节操。 ④人们常说,名字是个符号。 ⑤呼唤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咀嚼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人生 A: ⑤②④③①B: ⑤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③①⑤② |
10、 |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总有一天会变老,变得老态龙钟。 B: 北京的地下水一旦被大量污染,其结果不堪设想 , 所以必须抓紧对北京城市污水的治理。 C: 人类能生存和发展多久,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撑多久。 D: “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 , 一心扑在学习上。 |
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曾〕通“层”。 ( 1 )全诗是围绕着“________”字来写的。(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 )解释下列划线词 (1)沿溯阻绝________ (2)夏水襄陵________ (3)从流飘荡________ (4)窥谷忘反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 )填空。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________ 和水的________ 共同特征。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________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________ 。 |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关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袖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来,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连一根线出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
……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因为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节选自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 1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①“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②皇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传令下去让两个骗子开工。
( 2 )开篇画横线句子点出这种布独有的“特性”,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什么作用?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 24
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
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 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
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
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
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 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
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
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 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
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 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
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 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
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 Q 群、微 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
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 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 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 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 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 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 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
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
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
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 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 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 的决心和毅力。
(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
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 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 身体 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 会 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 响,每半小时看一
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 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
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 4 )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两个)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