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节又称“过大年”,其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B: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法,“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纪年。 C: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D: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
2、 | 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 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院,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 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 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
4、 |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 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拗(niù) 锡箔(bò) 家酪(bèi) 鸡毛掸(dǎn)子 B: 女佣(yōng) 扶掖(yè) 鄙(bǐ)夷 周道如砥(dī) C: 脊(jǐ)梁 拆(cāi)散 诘(jié)责 踌躇(chá)满志 D: 逻辑(jí) 蠕(rú)动 蓦(mó)然 囊(náng)萤映雪 |
7、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假者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 因为涉嫌论文造假,翟天临被卷入舆论漩涡,他将有可能在演艺圈销声匿迹。 C: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D: 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 |
8、 | 以下关于各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B: 《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 活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为国效命的愿望。 D: 《隆中对》一文谈到建立“霸业”的根基,诸葛亮先分别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总论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9、 | 下列对文中人物语言或行为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杨志的话交代了黄泥冈的危险之处,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见多识广。) B: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汉子因杨志之前说酒中有蒙汗药,再加上本来打算去村里卖,没打算在冈上卖酒,故说“不卖了”。) C: 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写出了杨志行事粗暴蛮横,同时“无可奈何”说明杨志已对众军汉失去领导力,这就给吴用等人以可乘之机。) D: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此时已逐渐消除对卖酒汉的戒备。) |
10、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社区管委会向居民们发出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倡议。B: “五·一”节期间,县委和政府举行了“最美家乡人”的颁奖仪式活动。 C: 无论安倍政府如何狡辩,也不能歪曲钓鱼岛属于中国人民的铁的事实。 D: 当代中学生要努力实践并深入学习“八礼四仪”的条文,争做文明公民。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伊州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①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送邢昂处士南游 落落崆峒②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③,万里清风去不孤。 【注释】①荡子:指丈夫。②崆峒:山名。③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两首诗都借“清风”抒情,但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从流飘荡________ ②鸢飞戾天________ ③疏条交映 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在表现富春江的“异水”时采用了多种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修辞手法上既有夸张,又有比喻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容水流湍急,运用两个比喻,且“奔”字是形容词作名词,表现出了水急浪猛的特点。 C: 作者写山,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岀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D: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烘托了山水的魅力,也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向。 |
毒攻
朱赢椿
书坊的蜈蚣不止一条,它们总在夜间出没。
有一次,蜈蚣伏在天井门背后的电灯开关旁,我开了灯,才看到它离我的手指只有大约五厘米的距离。
我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想用铁锹把它拍扁。可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铁锹,后来想它并没张口咬我,只是受了惊吓,我也就决定放它一条生路。
以后每天晚上再开灯的时候,心有余悸,总要先用手机的屏幕亮光照一照墙,壮一壮胆。
过了几日,还是在那个开关旁,一条蜈蚣被粘在蛛网上。
这条蜈蚣身材中等,和上次开关旁见到的那只差不多。
个子虽然不大,却很有力气,它在网上疯狂挣扎着,好像要把整个蛛网摧毁掉。
远远地看着,并不马上近前。看来是要耗尽蜈蚣的体力,现在去和它纠缠还不太明智。
动作的幅度越来越小,估计对逃生已经绝望。
这才慢慢悠悠地下来,想尝尝今天的猎物口味怎样。
蜘蛛首先查看了蜈蚣的尾部,又顺着蜈蚣的身体向前移动,并用它的细腿抚摸着蜈蚣的身体,看来对这顿早餐非常满意。
蜘蛛又向前爬到蜈蚣的头部,用前爪捧起蜈蚣的头,把嘴凑到蜈蚣的耳边,好像要说声对不起。
突然,蜈蚣的身体再次扭动,并一口咬住蜘蛛的前脚。蜘蛛也被激怒了,张口咬住蜈蚣的头,又吐出些丝来,把蜈蚣的头捆了个严实。
蜈蚣终于不再扭动,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身体里的汁液被蜘蛛吸了个干净,小了一圈。
蜘蛛也有点累了,又退到蛛网的上方,八只手脚软弱无力,看样子刚才的搏斗太耗力气了。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蜘蛛八只脚合拢,惬意地挂在网上,难道是吃饱喝足了,在做着美梦?我想用小树枝把它弄醒。稍微触碰,蜘蛛竟一下子掉到地上。
蜘蛛仰面朝天地躺着,竟然睡得这么死?我蹲下仔细一看,蜘蛛僵直已久。难道是昨日搏斗时,蜈蚣在最后时刻用它的毒牙也给蜘蛛注了毒液?
几只蚂蚁过来,看着这只蜘蛛滚圆的身体,欣喜无比。它们很快又叫来一些同伴,商量怎样把蜘蛛抬回巢里。
蚂蚁们一阵交头接耳之后,合力抬着蜘蛛的尸体慢慢地上了墙壁。
第三天早晨,书坊的天井仍然像往日般宁静,只是东墙有点异常,两条断断续续的轨迹,由东墙屋檐一直延伸到地面,远看仿佛是两根随风飘荡的黑色丝线。
原来蚂蚁在大搬家,难道是昨天运回去的那只蜘蛛尸体引发了恐慌?
我走近墙壁,仔细来看搬家的蚂蚁。它们分成了两支队伍,右边一支往地面方向,每一只都搬着东西;左边一支往屋檐方向,是空手返回蚁巢并继续下一趟搬运任务的队伍。
只见往地面的队伍中每只都很卖力,有的两只一起抬着粮食,有的抱叼着刚出生的婴儿。还有一些身份特殊长着翅膀、等待婚飞的蚂蚁,它们极不情愿地走在队伍旁边,两手空空,大摇大摆,好像比其他蚂蚁高贵一等。
蚂蚁们搬了一天的家,我始终没有见到蚁后的身影,莫非蚁后食用了带有蜈蚣毒液的蜘蛛,毒上加毒,已于昨夜一命呜呼?
【注】婚飞:飞行时进行交配并且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
(选自《虫子旁》)
( 1 )文章结尾作者猜想蚁后已中毒而死,请陈说作者这样猜想的理由。①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加以赏析。
几只蚂蚁过来,看着这只蜘蛛滚圆的身体,欣喜无比。它们很快又叫来一些同伴,商量怎样把蜘蛛抬回巢里。
②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用不着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请赏析下面句子动词的妙用。
蜘蛛又向前爬到蜈蚣的头部,用前爪捧起蜈蚣的头,把嘴凑到蜈蚣的耳边,好像要说声对不起。
( 3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朱赢椿在《虫子旁·看虫》一文中说过“虫的世界,就像镜子一样不时地照见我自己”。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感悟,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我终于战胜了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怯懦、自私、懒惰、胆小、骄傲……使题目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目标:把事情的曲折过程写丰富,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使文章内容充实,注意详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