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文化常识及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观历史,汉字字体的主要演变历程是: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B: 豪放派形成于宋代,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D: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政教处的老师们终于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名单确定下来了。 B: 周末,南宁市百货大楼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影和嘈杂的人声。 C: 《红海行动》之所以受到人们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体现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每个中国人。 D: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
3、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 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
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B: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败我耶!” 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老都管又道:“且耐他(杨志)一耐。” |
5、 |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局促/一室之内 B: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C: 柳条将/舒未舒 D: 山峦为/晴雪所洗 |
6、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戴宗替宋江把信送到梁山,因此蔡九下令将二人斩首,最终梁山好汉劫法场二人被救。B: 保尔在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C: 《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 《曹刿论战》《隆中对》《三峡》《狼》分别选自《战国策》《三国志》《水经注》《聊斋志异》。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B: 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 在经贸方面,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还会增多。 D: 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
8、 |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整妆待发 B: 清冽 洗耳恭听 独具慧眼 蛛丝马迹 C: 急躁 鸭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 诀别 得意扬扬 晃然大悟 不求甚解 |
9、 | 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 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 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
10、 |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联想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师生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B: 拼过一场恶疾的她形销骨立 , 姣好的容颜苍白如雪,却有着一种诡异的清丽迷人。 C: 《少年的你》里的主角陈念自然率真,矫揉造作 , 所以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D: 那些怀古伤今的文艺作品,宣扬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最终会被人民大众唾弃。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②泉石。 山翁③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抱:环绕,围绕。③山翁:此处指隐者。 ( 1 )前两句诗中与“访”相呼应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小大之狱 ________ ②遂逐齐师 ________ ③公问其故 ________ ④夫大国,难测也 ________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 4 )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李斌
①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②一种是“弱德”说。学者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③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④“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内向修身、外向克己不足引起的。看来,“弱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达成自己和外界的和而不同。
⑤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众利益的和合共进。“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
⑥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的浇灌。“弱德”与“群德”, 一个突出 ,一个突出 ,一个 一个 ,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有删改)
( 1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强调“弱德”的价值。
( 2 )结合全文,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美与共 ②主动为善 ③主动修身 ④各美其美
A: ②③①④(材料)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他被央视评为“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毽子里的铜钱》
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④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⑩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⑪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⑫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⑬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⑭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 1 )通读会文,梳理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老人送“我”小山薯—①________——②________——老人再送“我”小山薯—③________
( 2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处划线词“愣愣地”的不同含义,及体现的人物心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卖烤山薯老人的人物形象。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