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包钢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自行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面世。
B: 扶贫干部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帮助农民解决脱贫致富。
C: 通过“不忘初心”教育,使市委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D: 这本书不仅是大致浏览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D: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高质量的网络文艺让人刮目相看
B: 我们作为学生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只有经常向老师或长辈请教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C: 黄河壶口瀑布飞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瀑布下水珠飞溅,雾气弥漫。
D: 非洲国家的发展对解决难民问题至关重要,非洲一旦繁荣发展,难民问题将迎刃而解
4、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戒(chěng) 恿(sóng) 蹒(shān)
B: 狡(jié) 伏(quán) 小(fú)
C: 香(shè) 待(nüè) 怪(chēn)
D: 日(xù) 然(mù) 丰(yí)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界杯决赛是下周日,我已经空出时间,届时一定莅临比赛现场支持法国队。
B: 我们受到他的怂恿 , 向班主任隐瞒了这件事的事实。
C: 市场上的加湿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差别很大,质量上自然也就参差不齐
D: 近日,骇人听闻的疫苗事件持续发酵,引发民众恐慌与愤怒,许多人都担心孩子注射到问题疫苗。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只用了较短的篇幅,就对重大历史事件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B: 同学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风平浪静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
C: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锐不可当
D: 每年开春,东风仿佛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一扫冬天的沉寂,带给大地一片生机。
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议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④①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9、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全国的原因,是明星们放下偶像包袱,毫不矜持的表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娱乐性造成的。
B: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站场的顺利开工,让人倍感振奋,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C: 2017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由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讲述了反腐天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D: 当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不再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之后,使得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上午,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莅临我校,检查了我校食堂安全工作。
B: 听了专家的分析,李阿姨忽然恍然大悟 , 明白了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C: 每当霓虹幻彩的时候,人们呼朋引伴 , 扶老携幼,打太极,跳探戈,做游戏,其乐融融。
D: 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 , 让人难以招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 1 )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 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 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
D: 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 2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耕之垄上

________

为佣耕

________

③毋妄言,

________

④皆已籍矣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 3 )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一代名士张伯驹》,完成后面小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①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②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张镇芳却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③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④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⑤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⑥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⑦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⑧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了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无偿捐献之后,政府欲奖励其20万元,但张伯驹婉言相拒,分文不取。无奈之下,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只得亲笔为张伯驹颁发了一纸褒奖令。就是这张嘉奖令也被张伯驹随意地搁置在房屋的角落。

⑨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⑩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他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士张伯驹》一书)

( 1 )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张伯驹“一代名士”的风范。请你阅读选文,根据关联词语的提示,将这三方面的信息补充完整。

①他家世良好,有很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因此能________。

②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言谈举动不循成规,个人生活朴素,却________。

③他身受陷害,却________

( 2 )为人物立传,需要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请选出“狷狂”在文中的 正确解释,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选择理由。

狷狂:“狷”音 juàn ①性情急躁,行为狂乱;②随心所欲,无所束缚。

( 3 )为人物立传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及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指 从正面或侧面对人物行状进行描摹或烘托;议论,既可以是作者直发评论,又可以引 用他人评价。请你从第①和第⑥段中任选一句含有议论或描写表达方式的句子加以摘 抄,指出其表达方式,并分析其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题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里的母亲

朱成玉

①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煳锅底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②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④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⑤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抱起,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⑥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⑦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⑧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⑨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⑩所以,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我家的炊烟也是最好客的炊烟,总是微笑的。或是点头,或是招手,欢迎你,挽留你。

⑪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⑫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斜。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⑬母亲,今夜我们梦中相见。

(选自《辽宁青年》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 1 )作者由“炊烟”回忆了母亲的哪些活动?
( 2 )请分析第③段中“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这句话的作用。
( 3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 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晒”,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晒”在网上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如:晒心情,晒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晒到网上,美名其曰“光明磊落的暴露”,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

请以“晒晒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得出现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此时最是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