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凋谢 推祟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B: 狼藉 伟岸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C: 踌躇 锤练 旁逸斜出 无动于衷
D: 琐屑 蔓延 摩肩接踵 长途跋涉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B: 宋濂是明代文学家,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C: 鲁迅在我们初中阶段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在作品中有许多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怀念之情,例如选自《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
D: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揭示了人们“嫌贫爱富”的变态心理,而美国科学家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则是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俯瞰 绵延 大庭广众 迥乎不同
B: 膺品 遨翔 头晕目眩 别出心才
C: 诙谐 追朔 拐弯抹角 相形见绌
D: 伦理 撕杀 出奇致胜 不计其数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马南邨《不求甚解》)
B: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C: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D: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刀(pú) 颠倒 顿开茅(sè) 仓皇失错
B: 意(zhuó) 桑槐 食壶浆(dān) 经世奇才
C: 怨( chàng) 愧赧 尴去处(gà) 如雷惯耳
D: 怒(zhēn) 拘昵 随心所欲 喏连声(rě)
6、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梵语 由忠 边陲 瞥见
B: 燥热 赋闲 嚼碎 推祟
C: 簇拥 遒劲 隧道 点缀
D: 摄取 丘壑 俯瞰 阴庇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B: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C: 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8、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C: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D: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孔乙己》。
D: 莫怀威的小说《散步》讲述了中年人在这个社会所承担的重任。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1 )下面对古诗文解释不正确对一项是( )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树,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 “暖暖”两句,远村,虚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和“依依”在诗中说近义词,可以互换。
D: “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淳朴。
( 2 )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 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的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 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 3 )“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解释下面的加线字。
①有仙则


③惟吾德

④白丁

( 2 )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 1 )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 2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 3 )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 4 )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阅读,完成文后习题

用爱倾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萧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萧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 1 )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 2 )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①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 , 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

②声音上楼来,进窗内,得我睡意全消。

( 3 )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 4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 5 )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材料一:海伦·凯勒既聋又瞎还哑,“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莎利文老师将手语字母按入凯勒掌心,教她各种物件的名称,将她手指放在自己喉头,听其振动说话。在莎利文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教育下,海伦终于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聪孩子,据著名耳科专家杰夫瑞医生诊断,他恐怕是属于永远都无法恢复的失聪者。但富有爱心的露茜修女并没有放弃,坚持让他去听睡莲开放的声音。有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丹终于听到了睡莲花瓣开时的“叭”“叭”声。

(选自《知音·海外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吢,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