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青海乐都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
B: 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C: 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D: 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B: 傍晚,他望着夕阳映照的美丽小东江,文思泉涌,一首《东江赋》一气呵成
C: 爸爸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D: 日本右翼势力有意歪曲历史事实,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批判,他们却不以为然
3、

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 《骆驼祥子》是当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老舍把祥子写活了。祥子老实,健壮,坚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人物,如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又有一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D: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B: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小说选自《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C: 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5、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着那些滑稽演员惟妙惟肖的动作,大家忍俊不禁。
B: 陈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 , 对我们严格要求。
C: 他把当年英勇杀敌的故事说得历历在目 , 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D: 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小明获得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6、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 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
B: 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
C: 拟人 比喻 互文 对偶
D: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 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是条件关系复句;“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一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 , 又何间焉
B: 忠属也,可以一战
C: 公将驰
D: 彼竭我盈,故克
10、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学籍 妇孺皆知 独树一支 斩钉截铁
B: 澳州 数以百记 粗制滥造 无可置疑
C: 崛起 诚慌诚恐 因地制宜 再接再励
D: 嶙峋 异想天开 锋芒毕露 食不果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 首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湖的水态。
B: 颔联描绘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写出春花迷人春草初生的景象。
D: 尾联含蓄抒发诗人春行的喜悦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谤讥于市服衣冠,窥镜。
B: 时时而进。遂与外人隔。
C: 月之后。广故言欲亡。
D: 年之后。履不必同,于适足。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A.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

B.上书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

C.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

D.邹忌齐王纳谏。________

( 3 )概括选文内容。

( 4 )这段文字表现了邹忌什么才干?是怎样表现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 1 )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 2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 4 )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 5 )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十全九美也是美

舒乙

①有一回,郑振铎先生应邀到老舍家,看老舍收集的小古玩。老舍和郑振铎是老朋友了,无话不谈。

②郑振铎先生当时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是文物方面的大家。他以专家的眼光看了老舍先生的收藏,然后很轻松地说了一句话:“全该扔!”

③老舍收藏的小古玩虽然从整体上看是很漂亮的,但其中有些却有一些瑕疵,让郑先生看不上眼。譬如,有一条不明显的小裂纹,或者有一个小缺角。老舍听了之后,也没生气,愣了一小会儿,笑着,也说了一句话:“我喜欢!”

④随后,老舍先生从柜中拿出一个小瓷碟,是浅蓝色釉子的,碟的中部有一个紫红色的图形,像一个大的、加长的逗号,很随意,很潇洒,好像是随便勾抹出来的。老舍先生指着这笔大“逗号”说:“您瞧,多漂亮,神来之笔呀!”郑振铎先生虽不说话,却点了点头,似乎也同意这东西真好看。大概他也认为这是随性而为的,刻意做反倒做不出来,有天然之趣。

⑤一个“全该扔”,一个“我喜欢”,无意中道出了两种判断事物的标准。

⑥他俩的观点其实都是有道理的,虽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出发点,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纯粹从文物专家的角度出发,以为有瑕疵的,哪怕是微小的毛病,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便都不可取,不值得保存,没价值;另一个则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自己看着美,又觉得特别有意思,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便留下来收藏,不太在乎年代是否久远、是否属于绝对稀有,或者是否出自名家、官窑。

⑦这两种观点,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当然,后者的所谓主观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积淀之上的,是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表现为一种自信和以“我”为中心。

⑧更何况,维纳斯女神像和《富春山居图》,甚至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本身都是残缺的,却也依然是大家公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巅峰。

⑨由这几个特例可以看出,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性的高低是第一位的判断标准,哪怕缺胳膊少腿都没有关系。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代表,是绝对高峰,无人能比,谁也迈不过去。艺术第一!

⑩是的,十全九美也是美。

( 1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2 )第⑤段“一个‘全该扔’,一个‘我喜欢’,无意中道出了两种判断事物的标准。”这两种判断标准分别是什么?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 3 )选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选文第⑨段末尾说 “艺术第一”,可是当今社会,艺术却与金钱、商业化不可分割,例如,书法绘画展览与车展、房展联姻,歌星、影星、球星的商业活动的频繁……到底艺术该不该商业化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士,连接成整个大陆。(约翰·多恩)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微妙,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一门艺术,智慧的人们总是由己及人,与人相处或理解,或包容,或欣喜,或谦让……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何感想或联想?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浮生若梦"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