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乡愁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______________

①更别说那些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以及无数承载历史、以人名或事件命名的道路与广场。

②比如,巴黎的惊世之美,就在于它穷尽时空之维。

③在这里,即使是一座其貌不扬的普通民宅,也难免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④它向世界开放,容纳各种文化;它跨越千年,为历史保留现场。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2、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B: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是悼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C: 《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疾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景阳冈打死凶猛的老虎而名震天下的武松叫“打虎将”,敢于反抗却脾气火爆的李逵叫“黑旋风”。
D: 鲁迅、朱自清、老舍、郭沫若、叶圣陶、艾青、臧克家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优秀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军士吏被甲
C: 曾益其所不能
D: 称善者久之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白磴 蛾眉 无可奈何
B: 附丽 河伯 目不忍堵
C: 尽致 伫立 雕粱画栋
D: 探视 雷霆 株两悉称
5、

对本文标题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布泊已经不存在了。
B: 罗布泊是个将要消逝的美丽湖泊
C: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消亡了
D: 罗布泊是个仙境般的美丽湖泊。
6、下列汉语基础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漂亮极了”、“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心情好”、“老师讲课”是主谓短语。
B: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句中“真正的平静”和“修篱种菊”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C: “周末到市图书馆听讲座已逐渐成为南充市民精神生活的新选择。”句中“听讲座” ,“新选择”分别是动宾短语和偏正短语。
D: 短语“网络效应”“感悟人生”“城管会战”与“文化品牌”的结构相同。
7、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目空一切 逢场作戏 孤陋寡闻 顾名思义
B: 油嘴花舌 囊萤映雪 引精据典 莫衷一是
C: 随机应变 一视同人 数目寸光 美味佳肴
D: 相形见绌 胜气凌人 习以为长 翻来覆去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B: 今年6月11日,我市将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C: 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 今年6月底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正式通车为标志和起点,济宁也将步入“高铁时代”。
9、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 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10、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
B: 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C: 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D: 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袢、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稀、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闻达于诸侯 安其能千里也
B: 受任于败军之 横无
C: 先素臣谨慎 乃不有汉
D: 今远离 余之从师也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 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
C: 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若无兴德言 朝廷臣莫不畏王
( 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 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 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13日 有删减)

( 1 )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 2 )本文主要讲了遥感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②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划线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 4 )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
( 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 1 )文中为我们记叙了和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
( 2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②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 4 )文末说到“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生活中,父母也一定是你的榜样,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父母的榜样作用(8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有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⑴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⑵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满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