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
2、 | 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B: 冰心是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C: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白鹿原》《病隙碎笔》等。 D: 刘义庆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那崇高的品德和顽强的精神,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B: 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C: 我们应当认真解决和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D: 几个中层干部就近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
4、 |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
5、 |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 ,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B: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对)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供(gōng)给 矜(jīn)持 揣摩(mō) 前仆后继(pú)B: 绯闻(fēi) 狡黠(xiá) 埋怨(mán) 称心如意(chèn) C: 寒噤(jìn) 哺育(pǔ) 琐屑(xuè) 锲而不舍(qiè) D: 自诩(xǔ) 绮丽(qí) 漫溯(sù) 磕磕绊绊(pàn) |
7、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
8、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 △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 丰富 自得其乐 自强不息 财富 B: 富裕 各得其所 坚强不屈 财富 C: 富裕 自强不息 各得其所 财宝 D: 丰富 自得其乐 坚强不屈 财宝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D: 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和(hè) 贮蓄(zhù)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B: 匿笑(nì) 确凿(záo) 倜傥(tǎng) 人声鼎沸(fú) C: 狭隘(ài) 惩戒(chéng) 突兀(wù) 拈轻怕重(niān) D: 晕眩(xuàn) 嗔怪(zhēn) 庇护(bì) 参差不齐(cēn)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幕,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释】①玉花:雪花 ( 1 )词句“箬笠但闻冰散响”中,“但”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谈一谈。( 2 )请谈一谈下片中“欢笑有儿童”的表达效果。 ( 3 )读诗歌《江雪》,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形象有何异同。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①万事莫贵于义( )②不若手足之贵也( )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贵义于其身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B: 人皆有之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 C: 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D.予子冠履予观夫巴陵胜状 D: 予子冠履予观夫巴陵胜状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 4 )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 |
声纹识别渐行渐近
王梦然
①所谓声纹,就是人的声波频谱。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人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鼻腔、肺,在尺寸和形态方面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声纹”都是唯一的。
②事实上,声纹技术在远程身份认证中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逐渐应用在社保、金融、公安等领域。前阶段,我国“声纹+”身份认证云项目落户内蒙古,将为更多百姓带来网络身份认证的安全与便利。相关人士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将是声纹技术发展的关键期,声纹认证将逐渐从内蒙古辐射到宁夏、甘肃等地。
③也有科学家根据人的面部、身高等数据合成、模拟人的声音。最近,日本音响研究所的铃木松美提出一个观点:“蒙娜丽莎”不仅容貌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似,且用声纹技术从数量上证实了“蒙娜丽莎”的声音与达·芬奇一模一样。“人的声音是由振动声带并通过喉咙在口腔或鼻腔共振发生的,因此声带的形状或大小及从喉咙到口腔的容积,成为决定个人声音的主要因素。”科学家们认为,若有容颜的形状或身高的数据,借助语言合成器,就有可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历史人物的声音。
④在日本科学家开发出的声音发生器PC-6001MKII系统中,至少要输入12项数据,包括颧骨的宽度,从眼睛下到鼻尖每隔1厘米的大小以及从其下到下巴每隔1厘米的大小,嘴宽,从两眼间中心到嘴的位置,鼻尖和枕骨部每隔1厘米的大小,身高,年龄,性别,等等。如果数据不足,也可设定最相近的值补充。不过,这种“标准的”合成音剔除了人的个性习惯、方言等社会因素,要达到“乱真”的程度恐怕很难。
⑤不同人在发出同一语音时,会产生一定差别的声纹,这种差别就体现了个人特征,所以声谱仪可以帮助人们分辨语言。有时即使言语很模糊,甚至词不达意,也都可以辨明。目前,声纹识别已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大脑机械论专家统计,一分钟内一个人所说词句的完整声纹图含有近200万比特。而普通人大脑里处理信息的速度不超过每秒45比特。换句话说,我们大约只利用了词句声纹图的千分之一,就能懂得其中含义,其余大量多余的声纹不仅能使我们了解交谈者,还能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中辨认出他。
⑦声纹识别虽然目前还没在智能手机这样的消费级产品中普及,但在银行交易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据外媒报道,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哈里法克斯银行等多家英国银行目前都支持声纹识别。2019年4月,汇丰银行宣布,自2016年推出声纹识别以来,声纹识别系统已被160万客户使用了1500万次,阻止了价值3.3亿英镑的银行诈骗,未来还可能通过声纹识别帮助警方抓捕那些难以追踪的诈骗者。
⑧“发展大数据产业,必须从源头开始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是否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应成为评估新兴技术是否适合大数据构建和应用的关键考量。”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认为,未来声纹技术将在电子政务方面发挥更大优势。
⑨此外,声纹识别还成为社保领域实现远程身份验证的关键技术。声扬科技总经理李亚桐介绍,公司之前为印尼国家公务员保险储蓄基金公司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即通过声纹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实现远程身份验证,解决了印尼250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难题。“这一案例具有典范性,声纹识别不久将在更多国家的社保领域成功实施。”业界认为,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声纹识别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3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 1 )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 )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 3 )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4 )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写作实践: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A生活中总会有些场景、一些镜头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以“有一个镜头,让我刻骨铭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B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②记事真实,感情真挚。③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