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对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 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B: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王伦让晁盖七人下梁山去“大山头”落脚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 宋江在梁山泊排九宫八卦阵,杀得枢密使童贯胆寒心碎,梦里也怕,大军三停折了二停。 D: 为救时迁一打祝家庄。二打祝家庄出师不利,幸亏林冲捉了扈三娘,并以此为要挟,孤立了祝家庄。 |
2、 |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
3、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B: 《隆中对》——罗贯中——《三国演义》 C: 《祖国》——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D: 《骆驼祥子》——老舍——中国现代作家 |
4、 | 下列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著名的海域。 B: 《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的船长是尼摩,他的身份还有前印度王子、设计师、建筑师。 C: 在陆地上的几天里,康塞尔捕到了一只珍贵美丽的鸟叫极乐鸟,其被捕的原因是被红果灌醉而飞不起来。 D: 法拉格特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他有一个外号叫鱼叉手之王。 |
5、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尔基的《童年》以一个孩子的眼光讲述了一段童年往事,刻画了坚强勇敢的阿廖沙、思想善良的外祖父和贪婪残暴的外祖母等人物形象。 B: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C: 《水浒传》中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不成功,后总结教训摸清敌情,采取恰当对策,终于打下来了。 D: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叙写了唐僧师徒历尽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
6、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镂(lòu) 倔(juè)强 黝(yǒu)黑 藏污纳垢(kòu) B: 推崇(cóng) 鱼鳍(qí) 纤(xiān)维 杳(yáo)无消息 C: 绯(fēi)红 凌(1ín)空 濒(bīn)临 春寒料峭(qiào) D: 遏(è)制 辟(bì)邪 跳蚤(zǎo) 深恶(wù)痛疾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5月26日以“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为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由于受阴天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D: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
8、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 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 C: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D: 总而言之,昆虫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
9、 | 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B: 通过这次比赛,使他自信心增强了。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仍然很健壮。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颤抖/冷颤 新鲜/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切中时弊B: 澎湃/拜访 屏障/屏气凝神 忍俊不禁/令行禁止 C: 校对/学校 累赘/伤痕累累 爱憎分明/增砖添瓦 D: 谛听/缔造 凛冽/威风凛凛 迥乎不同/炯炯有神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1 )作者通过对孤雁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孤雁的执着。( 2 )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所恶有甚于死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
①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渐浓厚。传统国学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地域特色。但不得不说,文化进校园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此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
②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重视对文化活动的反思。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存在重活动而轻反思的倾向。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③传统文化进校园要由活动上升为一种和谐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爱惜公物;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生互爱、尊师爱生。师生关系和谐,体现在言谈举止上的温文尔雅、精神面貌上的焕然一新。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④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⑤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网络教育完全可以跨越时空,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完全可以通过“两微一端”来进行,以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朋友圈”,增强文化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
(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何做才能“实在”?
包容,成就人生高度
①“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美国前总统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林肯以对政敌宽广的胸怀,回答了反对他的议员的质疑,也使他在政坛声名鹊起。可见,包容,成就人生高度。
②其实,包容是人生一种不可缺少的风度,也是决定事业高度的一个尺度。用包容并蓄的气度,将对自己不利的人心凝聚为对己有力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领导。曹操政治抱负大,在用人上,气度也不同凡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原为袁绍记事,替袁绍写文章,将曹操挖苦得骇然汗流。曹操抓住他后,惜他文采出众,只教训了几句,仍任他管文书的官。曹操对待投降过来的人,一不计前嫌,二不试试看,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放手而用,得益甚大。可见,原谅他人,受益自己,这不仅是一种宽厚,也体现了闪亮的人生智慧。
③人说“大将气度”,包容不可少,要容人之过,不计前嫌。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侍郎李昭德曾说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娄师德也不计较。他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报怨,历经风霜雨打,仍然用平和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为人处世、从政为官。这种包容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
④只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成就大业,成常人难成之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唐太宗宽容了魏征,成就了“贞观之治”;蔺相如宽容了廉颇,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宽容了管仲,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⑤包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散发仁爱光芒的境界,更是一种心怀坦荡,凝聚力量的“利器”,是助你成功的神奇力量。
(选自《共产党员》)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说“理解万岁”。生活中常需要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
同学之间需要理解。学会理解,让理解相随,于是,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美好……
请以“学会理解”为题目,叙述你的经历或发表看法,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