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 A: 气骨内敛,意沉调响 B: 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C: 气势壮大,刚健明朗 D: 有气端翔,音情顿挫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 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 B: 老师批评那些在值日工作中拈轻怕重、不负责任的同学。 C: 劳动模范张明,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 D: 对于那些在一线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个人的安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
3、 | 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层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④社会要通过广泛宣传健康的用眼知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A: 第①句:在“程度深”后面加上“的趋势”。 B: 第②句:在“电子产品”前面加“过度使用”。 C: 第③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 D: 第④句:去掉“通过”。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曾经为梦想努力奋斗过,哭过,笑过,就无怨无悔。我们对于这样的经历来说,本身就是财富。B: 西湾公园在西部海岸带的关键生态节点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展现宝安滨海形象的窗口。 C: 通过诵读古诗词,能使少年儿童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到语言美、意境美。 D: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
5、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忘却(què) 既然 俯瞰(kàn) B: 炫耀(xuán) 曼延 缩影(suō) C: 折磨(zhē) 肆意 暂时(zàn) D: 疲倦(juàn) 云宵 飓风(jù)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很喜欢王大伯,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B: 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C: 人们如果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D: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到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 |
7、 | 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当前物价温和上涨的形势下,价格调整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秩序 , 安排好出台改革的节奏,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B: 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C: 苗族女孩小阿依今年八岁,正值豆蔻年华。在今年凯里国际芦笙节表演中,她的一曲《苗岭飞歌》赢得了观众潮水班的掌声。 D: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
9、 | 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 门楣 城隍届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 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 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 1 )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 2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龙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斗折蛇行 蛇:________ 以其境过清 清: 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3 )请从第②段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4 )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
现代文阅读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
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①“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②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 4 )文中妈妈为什么对她所待过的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呢?她要回的家到底是哪里呢?( 5 )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可是爸妈也经不住岁月的沧桑 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看着与我们渐得渐远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母亲住在一朵云里
少年时,母亲带他去一个山坡上看云。那是个清晨,清澈的阳光倾泻在草尖的露珠上,每一滴露珠都闪亮着,接纳着这个世界的缓慢与悠远。
他随母亲来到一处平坦的草地,母亲指着天边不断幻化的白云,对他说,这些云会满足你的愿望,你一定要用心,才能找到那朵属于你的云。
母亲说完后,用手轻轻拂过他的头,母亲的手柔软得像天上的云,带着一点皂角的味道,每当忆起,总让他有一丝不真实的味道。
一个月前,在稻田中劳作的还是健壮黝黑的父亲,可如今,因为稻田里可怕的血吸虫,父亲垮塌了下去。
那是母亲第一次带他看云,那一年,他五岁。
母亲总是忙碌不停,她将大把时间放在了稻田里,她还会偶尔失踪,然后一脸苍白的出现。他则已习惯了沉默,总是一个人来到这片山坡,看天上白云变幻,找寻那片为他幻化出心中愿望的云。
他十五岁那年,父亲终于撒手而去,卧床十年,父亲瘦成了一把稻草。可是,当他把这把稻草交给母亲时,母亲却在瞬间被压垮了。他这才发现,曾经高大、温柔、坚强的母亲已变得矮小、苍老、脆弱不堪了。
十年了,时光也像天上的云朵般无常,他渐渐长大了,母亲却在迅速枯萎。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他一个人悄悄来到那片看云的山坡。小心翼翼地脱下鞋袜,生平第一次走入了那个带走了父亲、圈牢了母亲、养活了自己的稻田。
踏入稻田的一瞬间,一股冰凉的寒意顺着他的小腿冲入脑际,双脚在无处不在的黄泥中根本无法控制,惊慌失措的他竟无法在这片只能没过小腿的稻田中站起身来!一瞬间,他明白了为什么母亲自从踏入这片稻田,挺拔的腰身便日渐佝偻。
终于从稻田中挣扎而出后,他趴在草地上痛哭了许久,直到寻找而来的母亲将他揽入怀中,他才擦去眼泪,不顾浑身的泥泞,毫不犹豫地再一次走入了那片稻田。
从此,在忙碌的学习课余,他便会走入了那片稻田,忙碌间隙,他还是会抬头,看天上的云。
看云,渐渐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他的成长。在云中,他看到了无常的人世,他常常想,那些云多像这个世上的事啊,变幻无常,无法把握,那些云多像这个世上的人啊,随风飘荡居无定所。
十九岁那年,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犹豫起来,他知道自己上不起这个学,但是这又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母亲已经为他付出了太多,他不该再让母亲承受这些重担了。回到家,他告诉母亲,自己没考上大学,想去外地打工,母亲听了他的决定后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母亲才从那个承载了父亲最后十年生命的土坑下取出一个青布小包,母亲轻轻打开一层层布,露出了一沓崭新的百元纸币。
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疑问,缓缓对他说,娘不会偷不会抢,也借不来这么多钱,你爹病的时侯,娘把亲戚家都借遍了,再也借不来钱了,这时有人出主意,说县城里有一个血站,虽然不是公家开的,但是给的钱不少,所以,娘就卖了一回血,血站的人对娘说,正常人卖血没有事的,而且,娘的血型很罕见,很值钱。
那天,他抱着母亲瘦小的身体哭了许久,然后取出了那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录取通知书,和母亲一起又笑了许久。
那天夜里,他再也睡不着了,一个人走到了小山坡上,他抬头望天,竟然发现一片片云正在月光中潜行,午夜的云不再变幻,它们静谧地飘移着,俯瞰着尘世间的芸芸众生。
他成了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他依然常常看云,看着一朵朵白云向着母亲的方向飘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平和,他想,这云会佑护着母亲吧。
毕业后,他留在城市里,每个月都会寄给母亲厚厚的钱,城市生活忙碌无比。再后来,他结了婚,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最长的一次,竟然有三个月没有回去看母亲。那时,他的妻子怀了孕,他在公司升了职,他忙得焦头烂额,也就是在那时,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
那一天,他感受到了彻骨的心痛。他下意识地望向天空,却发现天空澄澈万里,竟然没有一丝云的痕迹,他顿时泪流满面,他痛恨自己竟然这么久没有看云了,竟然没有留意到,它们也有随风而逝的一天。
葬了母亲以后,他就站在稻田里仰起头来,他看到,自己的头顶有一朵大大的白云。
那白云像一柄张开的伞,又像一盏点亮的灯,拥有着沉默而巨大的力量。他确信,母亲走后,一定是住在了这朵云里。而这朵云会一直飘在他的心里,直到永远,永远……
( 1 )请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他”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事。①她还会偶尔失踪,然后一脸苍白的出现。
②十年了,时光也像天上的云朵般无常,他渐渐长大了,母亲却在迅速枯萎。
( 4 )根据文章的主旨,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内涵的理解。请以“别样的乐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