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但它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 , 实在令人叹惋。 D: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 , 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
2、 | 下列句子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B: 是否有“以农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的关键。 C: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诱发的。 D: 为了让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区开展了学校食堂十项监督。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贫瘠(jí) 怠(dài)慢 萌(mén)发 熠熠(yì)烁烁 B: 物候(hóu) 遗骸(hái) 偏僻(pì) 阴奉阳违(wěi) C: 欺侮(wǔ) 寒噤(jīn) 拙劣(liè) 纷至沓(tà)来 D: 挂罥(juàn) 顷(qǐng)刻 撺掇(duō) 辚辚(lín)前进 |
4、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蟹肉 辣椒 炽红 火碳 B: 绿釉 瓷杯 寡妇 功夫 C: 草茎 碟子 菌子 旺盛 D: 厌烦 缅甸 乡愁 鸡 ![]()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 , 让人流连忘返。 B: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 , 嘉宾妙语连珠。 C: 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D: 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灵柩 忐忑 格尽职守 红妆素裹B: 旁鹜 睿智 气吞斗牛 怒不可遏 C: 鄙夷 糟蹋 格物致知 一杯黄土 D: 驱除 诅咒 歇斯底里 方枘圆凿 |
7、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________。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________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B: 流芳百世 无论 都 标榜 C: 永世长存 即使 也 标榜 D: 永世长存 无论 都 标注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那可是些惹不起的祖宗。 B: 百年老炉中的炉火像浇上了油,烧得呼呼蹿火苗子。 C: 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秤,憋闷死的。 D: 她们这些姐妹,都不是省油的灯。 |
9、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敌人筑起防线企图阻遏我军的进攻,而我军却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破了敌人防线,把敌 人全部歼灭。但是,战士们在地窖沟渠中摸爬了一个多月,很多都发着疟子。 A: dǎng qiān jiào nǜeB: dāng qiān gào yào C: dǎng jiān gào nǜe D: dāng jiān jiào yào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青沟闻名退迩 ,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她的美景。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D: 毫无疑问,勤奋好学是他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晚 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两首古诗都写到了“花”,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 ) ②去其万金( )( 2 )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更惭愧。 B: 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让后羿惭愧。 C: 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觉得后羿惭愧。 D: 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愧对于后羿。 ( 3 )后羿连射不中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4 )本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戒除 的思想,才能取得成功。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槐抱柳
袁省梅
①你见过这样的树吗?
②本是棵槐树,扭曲的躯干,黑铁般的外表,龟裂的表皮,半腰里却被谁挖走了般,凹陷成一个马槽般的大坑。偏偏就在那大坑里长出了一棵柳树,枝条越长越大,夹在槐树横横竖竖的枝条间。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地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
③槐抱柳活着,也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是槐树的一半,长在槐树怀里的柳树却活的好好的。这棵树是五里柳最老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没有谁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一样。
④人们都很忙,忙着搬家。人们说,五里柳不能住了,风沙要把人都给埋了。王长信老人说他不走,他说那些空荡荡的院子房子不让他走,五里柳不让他走。老人说,我走了,谁管这棵槐抱柳呢?
⑤王长信老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担水,给自己喝,给槐抱柳喝。
⑥都走了,就剩咱俩了。王长信老人给树浇着水,给给笑,五里柳就剩咱俩个活物了。老人把这棵树当成人了。王长信老人浇完树,又去挑水了。村里,地里,老人种了好多棵树苗。老人说,我就不信风沙能跑过咱。老人叨叨着,五里柳不能只有你和我啊。咱得把风沙撵走,得让房子是房子院子是院子,得让鸡飞狗跳鸟叫人闹。
⑦一场风沙过后,五里柳又是死寂一片,树苗东倒西歪的,有的连影子也吹刮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A】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槐抱柳担心风沙把老人也吹刮得歪倒了。沙梁上老人给给地笑,我的命硬着哩,不怕。
⑧老人在沙梁上,挖了更深的树坑,把一棵棵倒了的树苗扶起来,压实,浇水。老人说,我就不信撵不走沙,不信这树活不了。
⑨恣肆的阳光里,老人提着铁锹,担着水桶,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在沙梁上忙碌。
⑩槐抱柳安心了,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老人再给老树浇水时,老树就对老人说,您也是一棵树,会走的树。老人哈哈哈哈笑得开心,粗糙的手抚着老树,说,我是树,咱都是树,五里柳要有好多的树。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
⑪然而有一天,老人没有来。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滚着,从东滚到西,老树都没看见老人,老树的每个枝条都耷拉的没了精神。老树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老人,五里柳就真的完了。老树忧愁地想着。
⑫夕阳给五里柳罩了一件金线银丝般的外衣时,老树看见了老人。老人晃晃悠悠地担着水,说,不服老不行了,得叫他们都回来,回来栽树。【B】老树看着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
⑬第二天,老人果然唤来了四五个人。老人和这几个人回到村里。老人摘下一把猩红晶亮的大枣给这几个人吃。那是老人栽种的沙枣树上结的大枣。
⑭老人说,好吃吧?老人说,不能白吃,你们得帮我栽树。吃一颗枣,栽一棵树。
⑮那些人看着沙梁上的树,说,栽树栽树。我们都栽树。把五里柳的人都唤回来栽树。
⑯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老人悄悄地给老树说,不急,他们会回来的。五里柳还是五里柳,你信吗?
⑰果然,更多的人来到了五里柳。人们栽树累了,就坐在老树下,望着槐抱柳说,树老成精哩,有槐抱柳护佑着五里柳,五里柳就不会被黄沙埋了。
⑱老树说,老人才是精哩,他是五里柳的精魂。
⑲老人哈哈哈哈地笑着,靠着老树的槽坐了下去。
⑳老树看见老人慢慢慢慢地坐在了它的怀里。
㉑老树用它糙糙的却温暖的“马槽”像抱柳树一样,抱住了老人。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 1 )文章第⑥段表现了老人哪些形象特点?( 2 )品味第⑯段画线句中“狡黠”一词,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像,描写此时老人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3 )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4 )文末描写老人坐到老树的怀里、老树抱住老人的画面有何作用?阅读议论文《匠人与大师》,完成题目。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⑦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作者:梁衡,有改动)
作文。
题目:怀念 的日子
要求:①以“怀念 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