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宁波市奉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字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眼花潦乱(看不真切) 苍穹(qóng)
B: 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对峙(shì)
C: 秩序井然(秩序整齐有序) 娴熟(xián)
D: 一尘不染(十分干净) 湛蓝(kàn)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③⑤④①②
B: ①②⑤④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④②
3、

关于《论语》和《四书五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C: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记录的他及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D: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效阅读倾向性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子的阅读风格大相径庭
B: 林立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可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七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
C: 太阳落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坐上了返程汽车。
D: 备战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孙杨出现在机场,身着国家队服神采奕奕 , 气场十足。
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 窗户
B: 卧具
C: 井上的围栏
D: 门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凄然 凋谢 不怀好意 鹤立鸡群
B: 缰绳 雄跨 交头结耳 筋疲力尽
C: 躁热 防御 长途跋涉 纵横决荡
D: 荧光 顾忌 自出新裁 张目结舌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诗人艾青的成名代表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形式自由,极为深情。
B: 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很多表现深厚爱国之情的诗篇,比如:《光的赞歌》。
C: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范仲淹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他写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名作。
8、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颤抖 顷刻 世外桃源 惊慌失措
B: 琐屑 演绎 骇人听闻 相题并论
C: 云宵 栅栏 沧海桑田 谈笑风生
D: 弥漫 赋闲 一代天娇 再接再厉
9、下列句子表达无语病的一项是( )
A: 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学校生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导致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的重要方式。
B: 像“小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断涌入乡镇市场,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又对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C: 在纪念我国第40个植树节时,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D: 这个神奇的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磨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的要求。
10、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潼关怀古”是题目;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宋词,“水调歌头”也是题目。
B: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写自己的传记;《送东阳马生序》则是宋濂写的书序。
C: 季羡林和胡适都是学者,他们分别著有回忆性散文《我的童年》和《我的第一本书》
D: 同为散文诗,鲁迅先生的《雪》和纪伯伦先生的《组歌》,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心弦

绿蒂

夕阳,在中缓缓地冷却

落叶,萧萧地点缀出

大地在喧哗中的孤寂

夜是冷冷的手

轻轻拨动起回忆的弦


乡愁是飘忽的

密实的窗也挡不住

他信手翻开

那一页,都是梦牵魂系

那一页,俱是年少情怀

不必推窗去找月色

到室外就是他乡

不妨守住这盏小灯

让微亮的光

温暖了缓缓流过我心的清泪

( 1 )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 2 )诗歌中加横线的两个“风”字的含义一样吗?请具体说明。

( 3 )概括诗歌第二小节的大意。

( 4 )诗歌第三节中夜间的“小灯”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周公诫子》,完成1~4题。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行宽裕 宽裕:宽大,宽容。
B: 守之以恭者, 荣:荣华显贵。
C: 聪明睿智 聪明:聪慧,明智。
D: 守之以者 愚:愚拙,不巧伪。
( 2 )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无鲁国骄士 以:因为。
B: 不任区区向往至 之:的。
C: 混沌待甚善 之:他们,指倏与忽。
D: 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与其。
( 3 )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沐三握发 译文: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B: 一饭三吐哺 译文: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C: 博闻强记 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D: 可不慎欤 译文:可不可以慎重呢?
( 4 )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说明周公诫子的地点,突现诫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或曰是中心句。
C: 文章末句“可不慎欤”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起到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D: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读来使人心悦诚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非文学作品阅读

双面敦煌: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回望历史,从内容到画风,走在时代之先的敦煌一直很“潮”。在中原连接西域的开放前沿,各种新事物首先在这里“着陆”。开放与创新,让这些新事物演化出“中国化”的新形态,并广为传播。

古老、遥远、神秘,这是敦煌最常示人的样子。现代、可触、有趣。敦煌正揭开面纱,缓缓露出另一半容颜。世界的敦煌,该以怎样的姿态再度拥抱世界?

“给佛拍照”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数字化本身就是预防性的。把洞窟的信息采集下来.通过影像永久保存。几十年来,我们花的力气越来越多,步子越迈越大。”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和120余个洞窟的全景漫游。“数字敦煌”网站的访问量已达500万次。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各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用电吉他演绎敦煌?没问题!

而敦煌期待更多。这一次,它“大胆”地把话筒交了出去。

一项关于敦煌音乐的活动正在进行:静默千年的敦煌壁画与文献。即将变成动听的歌曲,被人们唱起来、演奏出来。一些只在壁画中出现的古乐器也将被“复活”。

敦煌内容广博,音乐也被包揽其中。敦煌音乐不仅包含藏经洞出土的敦煌乐谱等,还有数量庞大的壁画图像。在莫高窟南区492个洞窟中,有一半洞窟都有音乐图像,乐器数量达6000余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出现过的乐器都能在莫高窟看到,甚至‘花边阮’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乐器也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敦煌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朱晓峰说。

这成为敦煌研究院与QQ音乐的合作根基。朱晓峰介绍,双方计划通过比赛,让音乐人参与敦煌“古曲新创”。参与者或以文献《敦煌廿咏》为基础创作歌曲,或基于5幅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进行器乐曲创作。在2018年9月于敦煌举行的“敦煌盛典”音乐会上,优秀参赛作品将伴随仿制敦煌古乐器登台亮相。

除了音乐外。敦煌研究院还将与腾讯就动漫、游戏、文创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越开放越自信

举世瞩目的敦煌藏经洞.是这处佛教石窟开放胸怀的代表。这里不仅出土大量汉文、藏丈文献,还出土了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凳文等文献。开放的胸怀,让多宗教多民族在敦煌共存,多元文明在敦煌交相辉映。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不仅有佛国世界.更连通着世俗生活,人人都可以找到与它相通的时刻。建筑学家梁恩成照着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找到了大佛光寺;时尚博主可以在小短裙、V领衫和高腰背带裤中感受时尚的轮回;甚至常为“水逆“所困的“星座控”,都能在敦煌壁画中寻到十二星座图。

“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没有经变画,这是中国人创造出一种新的佛教艺术形式。”张先堂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佛经思想,古代画师以生动的图画阐释晦涩佛经,用画笔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佛国世界。这甚至称得上是“最早的新媒体”了。

王旭东说,“敦煌文化一定要发挥当代的作用。我们在敦煌看到文化自信。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

(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一定程度解决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B: 莫高窟中乐器数量达6000余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出现过的乐器都能在莫高窟看到。
C: 敦煌藏经洞曾出土了珍贵的回鹘文、于阗文、粟特义、梵文等史献。
D: 敦煌经变厕,是佛教诞生地印度创造出的一种新的佛教艺术形式。
( 2 )结合材料,谈谈数字化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 3 )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敦煌让人魂牵梦萦的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

“这条曾经跨洲际的最古老的丝路,不会只躺在这荒漠上被人遗忘。它必定还在地球上所有人对未来的企望与信念中。”——冯骥才

“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季羡林

( 4 )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吞噬珍贵桑巴国文化;巴黎圣母院大火,800年古迹被毁引世人心痛。敦煌终将不复存在,但我们应该让它代代相传,如何让世界更多的了解双面敦煌?结合阅读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个年轻人,生性胆怯。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他每当站到舞台上时就会控制不住怯场。因此,他错过了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为此,他感到很痛苦。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他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他把内心的苦恼倾诉给了那位长者,然后恳求道:“您在我认识的人中是最有才智的一位您可以给我指明一条成功的路子吗?”

长者微笑地听着,并没有立即给他答复。而后,长者起身,让年轻人一起陪他到外面去散步。当他们走到一个建筑工地前时,长者指着那些在数十米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问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年轻人摇了摇头。

长者说:“那他们也是有才智的人呀。”

之后,他们又走到一个汽车大修厂前,长者指着正在忙碌的维修工人,问那个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年轻人又摇了摇头。

长者说:“那他们也是非常有才智的人。”

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年轻人感到很奇怪,便不解的问:“您为什么要带我看这些呢?”

那位长者意味深长的解释道:“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智者啊。只要你相信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也会是一个充满才智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智者”这句话里包含着一个多么深刻的哲理啊!它所要体现的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在无知下所表现出来的“无畏”。而是要我们对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和求知的欲望,并且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才智和潜能的人。

( 1 )上面文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第二部分写的是什么?

( 2 )年轻人有天赋,却不能成功,他原以为原因是什么?事实上他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3 )年轻人将成功的长者看作有才智的人,而长者却把建筑工人、汽车维修工人也看作有才智的人,你同意长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 4 )上文第⑨段中说: “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为什么文章没有将他们一路问答的内容全写出来?

( 5 )“每一个人都是智者”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多么深刻的哲理啊!将它所包含的哲理写出来。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中,一缕幽幽弥散的书香,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都会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请以“浸润我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自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班级、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海誓不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