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招远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怂恿:鼓动某人去做某事。
B: 怅然:迷惑不解的样子。
C: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D: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 作为一种超长时间的工作制度,“996”明显违反《劳动法》,其恶果不仅影响到整个社会,而且影响到劳动者自身和家庭。
C: 珠机城轨一期(拱北珠海站到横琴长隆站)将于今年11月具备通车条件,乘坐列车往返于横琴和拱北,将缓解城市交通。
D: 翟天临被“学术打假”的事件告诉我们,毫无疑问博士帽不得不说是校园最高的荣誉,但注定越来越不好“混”,欲带冠冕,必承其重。
3、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宾客大宴请(适逢 ) 满寂然(同“座”,座位)
B: 妇抚儿(喂奶) 人有百手(即使)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用力拉) 屋许许声(拉)
D: 不能其一处(说出) 两战战(大腿)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 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最后一课》,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我”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去 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悼 衰思 寄托 言不由衷
B: 授予 渎罪 煎熬 安之若素
C: 枷锁 荣幸 匿迹 摇摇欲堕
D: 彷徨 蜕变 巍峨 不知所措
6、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piāo)悍 取(dì) 浮(zào) 相形见(chù)
B: 溅(bèng) 愧(zuò) 招(lái) 味同(jué)蜡
C: (pǔ)育 (cì)候 (pāng)沱 (mò)然回首
D: (guān)巾 果(fǔ) (jí)梁 心宽体(pán)
7、3月17日开始,大批外省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完成使命,陆续撤离。一位武汉网友写了一段致谢的话,下面四个选项中对其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一月的湖北格外阴冷。环湖大道上,秀颀的红杉孤立湖畔;树木掩映中,雄伟的黄鹤楼寂寞伫立;滔滔江水上,宏伟的长江大桥黯然神伤……

后来,你们来了!你们来了!席卷四面八方的暖流而来,怀揣医者赤子之心而来,抱着不胜不还的誓言而来,如磐石,像泰山!你们用力量把力量传递,用生命把生命点燃。虽不见面容,却深信那防护服下有最美的面孔;虽不曾相逢,却懂得那白衣之下有一颗颗滚烫的心!

如今,困局已破,归期将至。千里驰援,你们用温暖的手点亮荆楚大地;万里相送,我们用虔诚之心感念英雄。来年春日,相约武汉,看樱花烂漫,叙兄弟情长!


A: 第一段第二句运用拟人和排比,主要是为了表现冬天武汉环境的凄清。
B: “你们来了!你们来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援汉医疗队的期盼和医疗队到来后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C: “如磐石,像泰山”既写出了医护工作者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也暗示他们的到来坚定了疫区人民的信心。
D: 文段多次使用感叹号,感情强烈而真挚,主要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激、赞美之情。
8、小语一直对前言中的“天下风味都通往人情”这句话感到困惑,小文用学过的课文内容来举例,试图让小语理解,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中,作者列举了东山的摩子、西山的谷还有米酒油馍等当地的食物,来展现延安食物的单调。
B: 《社戏》中,“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其实,“我”真正怀念的是那夜和“我”一起的那些美好的人和童真童趣。
C: 吴伯萧笔下的灯笼有情味,有挑灯迎祖父的长幼情笃,有上下灯学的父子情深,有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的青春感怀,
D: 李白的《送友人》中,诗人借助“蓬草”、“浮云”和“落日”等意象来借代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
9、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 伍子胥
B: 范蠡
C: 屈原
D: 范仲淹
10、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真令人叹为观止
B: 此前,特朗普公然撕破脸,磨刀霍霍和中国打贸易战。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也不怕打贸易战。
C: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
D: 电影《我不是药神》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清风徐来  ________     (2)舟长曾不盈寸________

(3)卖画以赡父________ (4)毕集毫端________

(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________

( 3 ) 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 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 “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易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 2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 3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 4 )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一文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 1 )本文标题处即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

( 2 )深入字里行间,细致探究:
①第③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②细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

( 3 )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影响了朱德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他的革命之路;紫藤萝的顽强不屈,影响了宗璞对人生的思考,重燃生活的希望;书籍中深邃的文字,影响了读者的思考与心灵,让人增长见识,提升涵养;文化艺术的浸润内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思维,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魅力……在成长历程中,一个人、一件事、一片树叶、一缕夕阳、甚至于一个瞬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点燃我们成长之路。

请以“就这样,你影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内容积极向上;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7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