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西游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B: 八戒好吃懒做但憨厚单纯,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有功,被封为“净坛使者“ C: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讲述的是孙悟空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他早已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D: 沙和尚原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后被唐僧收为徒弟,他使用的兵器是月牙铲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翩然(piān) 缄默(jiān) 草长莺飞(yīng) B: 连翘(qiáo) 劫难(jié) 天衣无缝(fèng) C: 褶皱(zhě) 踪迹(zōng) 销声匿迹(nì) D: 腐蚀(shí) 雾霭(ǎi) 目空一切(kòng) |
3、 | 下列划线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憔悴(cuì) 慈怜(lián) 荫蔽(yīn) 水波粼粼(línɡ) B: 截然(jié) 黑痣(zhì) 尴尬(ɡān) 宽宏大量(hónɡ) C: 酝酿(niànɡ) 枯涸(hé) 应和(hé) 一霎那(shà) D: 梦寐(mèi) 寥廓(liáo) 蜷曲(quán) 黄晕(yūn)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有时间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都说他真是不耻下问。B: 店员看我们来来的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C: 他上课总是开小差,对此他的同桌义愤填膺。 D: 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运动员胜利凯旋。 |
5、 |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被聘为“冒险号”船长,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耶胡”则是马豢养和奴役的畜生。B: 《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行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和尚鲁智深夜走蜈蚣岭等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有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控敲诈去了,最后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 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的诗句“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把对母亲的歌公布,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6、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阳光中学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 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C: 那烟雨迷蒙的恩施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应届/应聘 流露/锋芒毕露 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 烟蒂/取缔 沾染/如坐针毡 孜孜不倦/胜券在握 C: 泊车/湖泊 处罚/处心积虑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D: 癖好/开辟 重荷/一丘之貉 供不应求/共商国是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蛰伏(zhé) 镂空(lòu) 池沼(zǎo) 妇孺皆知(rú) B: 堕落(duò) 锃亮(zèng) 禁锢(gù) 鞠躬尽瘁(chuì) C: 酒肆(sì) 失怙(hù) 抽噎(yè) 蹑手蹑脚(niè) D: 发窘(jiǒng) 簪子(zān) 犒劳(kào) 轻举妄动(wàng) |
9、 |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③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A: ②③①④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②③④① |
10、 |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又名( ) A: 周敦人 B: 周建人 C: 周伟人 D: 周树人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②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着的火炉。②才有:同“一有”。 |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余因得遍观群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不敢出一言以复/兴复汉室 C: 当余之从师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足肤皲裂而不知/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虽不能察,必以情 B: 益慕圣贤之道/何陋之有 C: 门人弟子填其室/其间千二百里 D: 烨然若神人/仿佛若有光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意第①段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真实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使文章说理形象生动、可信度增强。 B: 文章第②段写出了富家子弟服饰华美,将自己的温保敝衣和同舍生的华丽穿戴对比,为揭示作者不慕富贵,以学习为乐的精神境界做铺垫。 C: 文章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叙事简洁凝练、描摹生动传神、兼有朴实的议论和深厚的叙情,情景描写鲜明生动,读之如在眼前。 D: 作者坦诚而具体地叙述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艰苦求学的过程,勉励青年人成功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要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 4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 1 )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________→同情→________
( 2 )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①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②“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 3 )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花匠
王安忆
①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
②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
③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摘枸杞子,摘葡萄——那葡萄大都是青而硬的,可我们仍然毫无畏惧地吃了下去,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④玩到后来,不禁放肆,把个机关花园误以为儿童乐园,大闹起来。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花丛里跳来跳去时,就会受到花匠严厉的目光的阻止。A他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两脚稍稍往两边分开,两只胳膊再朝两边分开一些垂着,手里握着一把剪枝的大剪刀。他微微地驼着背,从不大声呵斥我们。但他从不和我们说话,只是那么冷淡,生气,对我们一无兴趣、一无希望地看着,叫我们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远远看见他过来,我们便逃窜开去,也不知怕他什么。他是那么瘦弱而苍老,完全不值得害怕。而我们却那么怕他。
⑤当人们纷纷向我妈妈告我的状时,他也站在旁边,看着我。一言不发,那目光分明是谴责的。他似乎不屑于把那谴责说出口,似乎已对我们失去了任何悔过自新的信心。在他的目光下,我是那般的不可救药。
⑥一次,我们在大厅里打乒乓。打到高潮时,我把短裙子脱了,只穿短衣短裤。一个调皮的伙伴和我捣蛋,把我的短裙子藏了起来。而他自己则逃之夭夭,不知所向。毕竟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龄,我晓得,只穿一条短裤是无论如何走不出去的。于是我只能绝望地在大厅里等着,等着他良心发现,把裙子给我送回来。可是他一直没来。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近黄昏,我只得决定走出大厅去找他。当我穿着短裤横穿过花园时,看见了花匠。B他默默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我。稍稍分开两脚,又稍稍分开两手站着,手里握着一把大剪刀。我低下头从他骇人的目光下跑过去,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堕落。
⑦花园里的欢乐,是以一场大祸为结束的。有一天,水池边上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我们脚前落下水去。捞起来时,青蛙的扁嘴已经磕去了一块。自始至终,我们都感到委屈,因为那青蛙落下水去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静默的时候。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池边上,对着水池正想默一会儿神。不料却惹出了这场大祸。我们是那样仓皇地告别了这座大花园。这场大祸以及后来引起的一切,像一团浓雾,遮隐了花园给予我们的所有的快乐。
⑧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又走进了这座大花园:有时听讲座,有时座谈,有时联欢,有时接待外宾……花园的草坪依然很绿,半裸女像依然立了起来,葡萄架上依然挂着青青的葡萄,青蛙的嘴角依然缺着一块,花草树木,依然凭着季节青青黄黄,开开败败。那一团浓雾在阳光下消散尽了,可浓雾后面出现的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而且,花园好像是小了许多,它不再是儿时所见的那样大而堂皇了。
⑨花匠还在,老而且瘦。
⑩一天,我在门厅里和人说话,他忽然走进来,站在门边的暗地里,看着我。看了一会儿,又悄悄地走了。我奇怪地瞅瞅他,瞅见他驼着的瘦削的背脊。那疲惫的背脊流露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温和。我忽然想到:他大概是喜欢我的。
( 1 )通读全文,作者对花匠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提示作文。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