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 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 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可怜的一点点 ⑤就可能对必须精研的东西囫囵吞枣 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 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B: ①②⑥⑤③④⑦ C: ①⑥⑤⑦③④② D: ①②③⑤⑥④⑦ |
2、 | 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星隐曜:光芒 B: 朝晖夕阴:日光 C: 春和景明:日光 D: 晦明变化者:日光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无可耐何行之有效附庸风雅 B: 伤痕累累不屑质辩千钧之力 C: 置之不理不功自破面面相觑 D: 摧枯拉朽殚精竭虑为富不仁 |
4、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
5、 |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就一般情况而言是对的。其实,开卷未必均有益。问题是开什么卷?好书如“圣水”;坏书似“魔鬼”,可以使人产生邪念,诱使读者沿坡下滑,甚至会堕入阴暗之深渊。因此,在茫茫书海中,我们要学会提纯拔萃,弃莠存良的本领,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B: 读书要善于提问 C: 开卷未必有益 D: 读书要善于选择 |
6、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迸溅 斟酌 眼花瞭乱B: 真谛 羸弱 芸芸众生 C: 娴熟 遮蔽 语无伦次 D: 臃肿 赫然 殚精竭虑 |
7、 | 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 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 躁动,以厚道的心地 偏激以沉稳的步履 沉醉。 A: 激荡 沉淀 稳住 踏破B: 踏破 稳住 沉淀 激荡 C: 激荡 稳住 踏破 沉淀 D: 踏破 沉淀 激荡 稳住 |
8、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晴朗的夜空,群星灿烂,绘成了幅星星的世界。 B: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C: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
9、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明天是我家乔迁之喜,请大家参加。 B: “这位同学,请问你贵姓?”老师问新来报到的学生。 C: 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D: 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
10、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唐多令 B: 上阕“犹”、“能”、“又”等字既说明此人行色匆匆又暗含时序催人、 烈士暮年的感慨。 C: 下阕“旧江山浑是新愁”深化题旨,写出旧愁未尽更增新愁,表明家国恨、身世愁分量之重。 D: 词的结尾通过写买花载酒,忧中求乐,痛快 淋漓,表明词人意气风发,豪情雅兴不减当年。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④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⑤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⑥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掇(duō):拾取,采取。②刻露:鲜明地显露本:③根据。④所以:……的原因。⑤上:皇上。⑥刺史:即作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乐其地僻而事简________ ②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 ③夫宣上恩德________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书以名其亭焉 A: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 5 )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 |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 1 )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2 )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21教育网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
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选自2012.10《读者》作者尹定瀚)
( 1 )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 2 )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划线词语反映的人物的心理。①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 , 问他想吃什么……
②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 , 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 3 )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 4 )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引用一诗句或谚语。③不超过60字。要求:①题目自拟,写出在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②200--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