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执信初二文学社欲以“阿长、曹操、祥子、保尔.柯察金”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研究性活动,该社同学要从下列书目中借阅的图书依次是( ) A: 《朝花夕拾》 《三国演义》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B: 《呐喊 》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 C: 《朝花夕拾》 《三国演义》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呐喊》 《水浒传》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B: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C: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 《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被甲(pī) 畎亩(quǎn) 空乏其身(fá) B: 魁父(kuí) 陇断(lǒng) 一厝嗍东(cuò) C: 弓驽(nǔ) 按辔(pèi) 法家拂士(fó) D: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叩石垦壤(kěn) |
4、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史诗片《孔子》不仅以唯美的画面与宏大的场面震慑了观众的眼球,圣人波折跌宕的传奇故事、浩连广宇的伟大情怀,及其门生弟子舍生取义的故事,也令观众感触至深。B: 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道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C: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如果增强发展后劲,就要借鉴古为今用的智慧,把握好经济形势的“骨架”,找准发展有利时机。 D: 神交是君子之交、道义之交,心灵相通,淡若水、深似海;与人平等,秉赤诚、持真心。 |
5、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彷徨(páng) 慰藉(jiè) 豁然开朗(huò) 鳞次栉比(jié)B: 羁绊(pàn) 葱茏(lóng) 义愤填膺(yīng) 叱咤风云(zhà) C: 羸弱(léi) 惬意(qiè) 恪尽职守(kè) 惟妙惟肖(xiào) D: 蜷伏(quán) 悲悯(mǐn) 锲而不舍(qì) 周道如砥(dǐ) |
6、 | 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睥睨(pì nì) 迸射(bèng) 忏悔(chàn)B: 污秽(huì) 犀(xī)利 虐待(lüè) C: 雷霆(tǐng) 鞭挞(dá) 踌躇(chóu chú) D: 稽首(jī) 罪孽(niè) 祈祷(dǎo) |
7、 | 天姥文学社打算编选一本集子《浮沉人生——古诗文经典作品赏析》,用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你认为下列作品可以入选的是:( ) 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陆游《游山西村》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王维《竹里馆》⑤刘祯《赠从弟·其二》⑥崔颢《黄鹤楼》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
8、 | 下面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或谦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恭候您的到来。” B: 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可以说“请您留步”。 C: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 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
9、 | 某学校一位教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 A: 我因病不能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内疚。B: 我因病不能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艺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奥楚蔑洛夫看到将军的哥哥就眉开眼笑 , 在普通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
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一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③凤箫:箫的名称。④玉壶:比喻明月。⑤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⑦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⑧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 2 )请根据对这首词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 ) A: 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 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 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 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士奇泥爱 士奇①晚年泥爱②其子,莫知其恶,最为败德事。若藩、臬、郡、邑③或出巡者,见其暴横,以实来告,士奇反疑之,必语以子书曰:“某人说汝如此,果然,即改之。”子稷得书,反毁其人曰:“某人在此如此行事,男④以乡里故,挠其所行,以此诬之。”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有何附誉子之善者,即以为实然而喜之。由是,子之恶不复闻矣。及被害者连奏其不善之状,朝廷犹不忍加之罪,付其状于士奇,乃曰:“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而有奏其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犹慰安之,恐致忧。后岁余,士奇终,始论其子于法,斩之。乡人预为祭文,数其恶流⑤,天下传诵。 【注释】①士奇:即杨士奇,明江西泰和人。惠帝时以史才被荐入翰林。成祖时为翰林编修。仁宗时为大学士,英宗时为少师,与大学士杨荣、杨薄共同执政,合称“三杨”,是明代中期重臣。②泥(nì)爱:溺爱,宠爱。③藩、臬(niè)、郡、邑:即藩司、臬司、郡守、县令。④男:儿子。⑤恶流:一系列的罪恶。 ( 1 )对下面语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 B: 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 C: 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 D: 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________ ②论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是,子之恶不复闻矣 ②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 ( 4 )杨士奇对报告其子劣迹和称颂其子的态度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5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希望父母如何对待正在成长中的自己。 |
①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②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③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 1 )以上文段论述的中心是________。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练习
像很多老派的家庭妇女一样,母亲总是不舍得扔掉旧物,即使明知道它们的确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在我们家的杂物房里,总是能找到一些让我目瞪口呆的东西,不是陌生得让我无从指认它的来历,就是熟悉得让我难以置信它经年之后仍旧存在。
前一阵回家住了几天,没事钻进母亲的杂物房,东翻西看。从一个角落里取出一只小铁盒子,接口已经有锈,我费了点技巧才得以打开。一打开我就哑然失笑了。那里边堆满的不是什么宝贝,竟然是饭店专用的那些独立包装牙签。湘满楼、金华安酒店、成记海鲜店、广州酒家、稻花香……各种颜色的小纸袋,一面写着饭店的名字,另一面大都写着“欢迎光临”。这是母亲多年来下馆子收藏的饭店牙签。我记得母亲有这个习惯的。每次她在饭馆吃饭,临走的时候,都会向服务员多要一袋牙签带走。刚开始,以为她是为了放在包里备用,久了才知道,收集每家吃过的饭馆的牙签是母亲的一个爱好,就像别人收藏邮票、烟盒甚至古董那样,只不过她收藏的东西,既没有价格也没有价值。
我抱着那盒牙签跑去问母亲,为什么喜欢收集这些东西。母亲饶有趣味地将那些牙签一袋袋摆出来看,一边看一边告诉我:这是那年你在广州搬新家,我们在金华安摆了一桌,你老爸一个人吃掉了一盘红枣芋泥;这是你哥哥请我们到郊区那个农庄吃河鲜,二叔公饭店,我们吃饱之后还摘了一大堆艾草回家;这是你姐姐那年生日正好碰上中秋节,我们在漓江春吃了一顿团圆饭……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仅凭一根牙签,一个饭馆的名字,母亲竟然能记住若干年前的某一次下馆子!仿佛她一根一根摆弄着的,不是牙签,而是一张一张旧照片。
一整个下午,我都在听母亲回忆,母亲从岁月的缝隙里剔出一个个故事,听得我五味杂陈。
从我有记忆开始, 母亲做的菜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创造性.母亲可以将一些廉价的东西做成美味的菜,我至今还记得西瓜皮炒咸菜的那种爽脆,豉汁柚子皮绵软多汁的口感,酿南瓜花的鲜甜,芦荟汤的黏稠清香……在吃这个问题上,母亲一直是权威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开始接受我们对吃的安排。聚餐的时候, 看我们翻着菜单,七嘴八舌,母亲只是面带微笑,偶尔征求她的意见,她总是摆摆手说:“你们定。”
下饭馆这类事情,现在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是母亲每次跟我们下饭馆,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显得比任何一个人都隆重的样子。散席之前,还不忘将饭店的牙签带回家。现在想来,母亲收藏这些毫无价值的牙签,是为了给那一次次聚餐留念。
我问过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癖好”的?母亲说,就是那一次,她带外婆到广州我家过年,我们在广州酒家吃年夜饭。八十四岁的外婆第一次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外婆去世前的那几年间,总是洋洋得意地对村里的老人们说:“我是这个村里跑得最远的老人了,都是托了儿孙的福。”母亲想起这句话都会难过,她哽咽地说,那年在广州吃的年夜饭,是外婆这辈子吃得最好的一顿了。她手上拿着那根牙签,白色的包装纸已经微微泛黄。看着这袋牙签,我想起了那顿饭,已经没剩几颗牙的外婆,拿着桌上这只小袋研究,不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我们笑得前俯后仰,问外婆,要牙签剔哪一颗牙齿?往事历历,如果不是这根牙签,我那塞满杂事如同母亲堆得满满的杂物房一般的脑子里,怎么会猛然想起这个令人鼻子发酸的珍贵的细节?
仅凭一根牙签,一个饭馆的名字,母亲竟然能记住若干年前的某一次下馆子!仿佛她一根一根摆弄着的,不是牙签,而是一张一张旧照片。
( 3 )联系全文,你觉得母亲喜欢收集牙签的原因是什么?( 4 )下面哪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简述理由。A“收集牙签的人”B“母亲的癖好”C“母亲的杂物房”( 5 )【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笑”, 文章第七段划线句中“笑”的作用和【甲】【乙】 两个片段中的哪一个类似?请简要分析【甲】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和________类似,理由:________
作文: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有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