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系向牛头充炭直 B: 下者飘转沉塘坳 C: 才美不外见 D: 矜、寡、孤、独、废疾者 |
2、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黧黑 蠕动 辚辚前进 气喘嘘嘘 B: 巍峨 倦卧 形如塔糖 纷至沓来 C: 皱褶 刀削 一如既往 再接再励 D: 沟壑 诺言 名副其实 接踵而至 |
3、 | 对《桃花源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地方。 B: 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和平的地方。 C: 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以免他出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 三,四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 , 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
5、 |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言就是飞翔。理解: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B: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理解:这句话采用拟人手法,显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理解:运用反问,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捕获(pǔ) 单薄(bó) 情不自禁(jìn)B: 翘首(qiáo) 脂肪(zhǐ) 追本溯源(shuò) C: 诘责(jié) 鸟瞰(kàn) 谆谆教诲(zhūn) D: 惬意(xiá) 机械(jiè) 惩恶扬善(chéng) |
7、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笼统(lǒnɡ) 轻俘 循序渐进(xún) 自命不凡 B: 逾时(yú) 教训 终南捷径(jié) 谦虚谨慎 C: 请帖(tiē) 妄人 辄欣欣然(zhé) 通俗易懂 D: 累世(lěi) 殷盛 搦管临朱(ruò) 举一反三 |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它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 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 C: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贫苦孤儿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
9、 |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划线字的读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媲美(pì) 解剖(pōu) 苍海桑(sāng)田 鞠躬尽瘁(cuì)B: 璀璨(cuī) 诘责(jié) 功亏一篑(kuì) 锲而不舍(qiè) C: 胆怯(qiè) 叱咄(chì) 千山万壑(hè) 相形见拙(chù) D: 慰藉(jiè) 啮齿(niè) 蓦然回首(mò) 广袤无垠(mào)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杉、金花茶等……”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使用正确。B: “整治违建是‘城市质量提升年’的一项攻坚任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整治违建是任务”。 C: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这个比喻句运用得非常恰当。 D: 我们学过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___游张园 (南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1 )下列古诗体裁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 B: 《江南逢李龟年》 C: 《秋词》 D: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明季节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 A: 初春 B: 初夏 C: 夏末 D: 初秋 ( 3 )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 )划分句子停顿节奏(每句限划一处)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4 )乙文中“痴”与文中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5 )甲乙两文虽然都写雪,但是气氛完全不一样,分别是什么气氛?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①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②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
( 3 )随着情节的展开,老馆长对“她”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4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她”这个人物形象。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①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我们珍惜、回忆的点滴,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一些事,这些人和事或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教诲,或给我们增添自信和勇气。这些点滴就是散落在我们生命里的碎片,时不时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请以“拾起生命里的碎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