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B: 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 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 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
2、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B: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
3、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骄奢(shē) 隐匿(nì) 风骚(shāo) 通宵达旦(xiāo)B: 沉吟(yín) 商酌(zhuó) 腻烦(fán) 根深蒂固(dì) C: 栈桥(jiàn) 修身(xiū) 辐射(fú) 媚上欺下(mèi) D: 怡悦(yuè) 窒息(zhì) 玄虚(xuán) 顶礼膜拜(mé) |
4、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⑥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⑦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①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 ②③⑤⑥⑦①④B: ④②①⑤⑥③⑦ C: ⑦①②④③⑥⑤ D: ④③⑥⑤①⑦② |
5、 |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以此衬托诺日朗瀑布的浩大。 C: 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如群龙飞舞的诺日朗瀑布令人震撼的壮美。 D: 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舒畅欢快之感。 |
6、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行道树》中的“行道树”形象象征默默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D: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7、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
8、 | 下面语段中标号码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①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稍游移,好像是挂满枝头的晶亮的硕果。②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③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A: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排比B: ①夸张 ②拟人 ③比喻 C: ①比喻 ②借代 ③排比 D: ①夸张 ②比喻 ③夸张 |
9、 |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用了反语的修辞。 B: “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 欧阳修,号放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
10、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农历“三月三”,壮乡农家的饭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脍炙人口。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青秀山上的桃花美轮美奂 , 仿佛人间仙境。 C: “边陲明珠”是这座沿海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它以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D: 首府南宁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对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品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 1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2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 3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肉食者鄙”,非鄙其食肉,鄙其不善谋也。食肉之人之不善谋者,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此非予之臆说,夫有所验之矣。 诸兽食草木杂物,皆狡黠而有智。虎独食人,不得人则食诸兽之肉,是匪肉不食者,虎也;虎者,兽之至愚者也。何以知之?考诸群书则信矣。“虎不食小儿”,非不食也,以其痴不惧虎,谬谓勇士而避之也。“虎不食醉人”,非不食也,因其醉势猖撅,目为劲敌而防之也。“虎不行曲路,人遇之者,引至曲路即得脱。”其不行曲路者,非若澹台灭明①之行不由径,以颈直不能回顾也。使知曲路必脱,先于周行食之矣。《虎苑》云:“虎之能搏狗者,牙爪也。使失其牙爪,则反伏于狗矣。”迹是观之,其能降人降物而藉之为粮者,则专恃威猛,威猛之外,一无他能。世所谓“有勇无谋”者,虎是也。予究其所以然之故,则以舍肉之外,不食他物,脂腻填胸,不能生智故也。然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其说不既有征乎?吾今虽为肉食作俑,然望天下之人,多食不如少食。无虎之威猛而益其愚,与有虎之威猛而自昏其智,均非养生善后之道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澹(tán)台灭明:孔子弟子,复姓澹台,名灭明,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是匪肉不食者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B: 何以知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 予究其所以然之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 则以舍肉之外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考诸群书则信矣。 ②其说不既有征乎? ( 3 )为什么作者希望天下人吃肉“多食不如少食”?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因。 |
奖金六元
家附近有间卤味店,卖些熏鸡、酱肘之类的熟食,我经常去买一些来当作晩餐的主菜。我会带一只塑料盒去,既不用他们的纸盒,也免了塑料袋,回家上菜的时候也不必换盘子。
“一共二百零六元。”柜台上的女子飞快地切好了肉,朝我嫣然一笑。
我急忙掏钱,她却像校长jiā许小学生似的,说:“算二百好了,六元不要了,难得你这么有环保概念,如果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六元,是多么小的数目呀!可是我兴奋莫名,回到家里更是大肆宣扬,告诉家人我今天得了一笔环保奖金。跟儿子通越洋电话也不忘提一提,他们都不十分了解我为什么会为六块钱兴奋成那个样子。越洋电话那么贵,每讲一句话就值六块钱了。
在“垃圾罪孽”里面最容易自我克制的其实就是避免使用塑料袋。记得幼小的时候,跟大人上市场,拎的是蒲草编的菜篮。买豆腐买猪肉,自有翠绿的芋叶来包装,而芋头叶是可以回归泥土母亲的怀抱中去的。又记得读《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故事,王冕给人放牛,偶有些主人赏的肉食,便用荷叶包了回家去,孝敬母亲。
余光中的诗,孩子小时我曾教他们背诵的:那就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荷叶是多么好的包装啊!
粽子是用箬竹叶包扎的;原住民的竹筒饭是用竹节包装的;酒,则灌在葫芦里。
总之,古人硬是有办法找到美丽实用的包装。
塑料袋却可恶可憎,如癌细胞愈肿愈大,永不消退,终而与人偕亡。我因而带着盒子带着罐子去买菜。对我而言,要做环保就得麻烦,就得不方便。而麻烦,不方便,恰好就是“爱的高昂的价格”。
每当商家问我干嘛不肯拿一个塑料袋的时候,八成旁边会冒出一个帮我说话的人:“人家在做环保啦!”
我为这一声解释而深深感激。何况,运气好的时候,居然还能得到六元的奖金。
我生平所获赠的奖金中以这一笔价值最大。
(作者:张晚风,有删改)
( 1 )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过去人们的环保方法 | 用蒲草编的菜篮装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如今“我”的环保行为 | ________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植物不失眠
乔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 )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 3 )第⑤段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 )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5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青春路上,同学们情感丰富。生活中的很多一瞬间,你可能后悔,可能遗憾,可能委屈,可能沮丧;也可能心满意足,也可能斗志昂扬,也可能豁然开朗,也可能感动满怀,也可能……
请以“ 的一瞬间”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