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黑龙江省鸡东县新华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厉行节约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
B: 通过展示5G信号使用范例,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C: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D: 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
C: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D: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傅雷先生苦心孤诣 , 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B: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C: 元宵节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 , 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D: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4、

同鹳雀楼一样,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也是我国有名的楼阁,许多文人都为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下列诗文原句与楼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B: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鹳雀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奥秘 燥热 高瞻远瞩 两全其美
B: 仲裁 锃亮 诚慌诚恐 为富不仁
C: 震憾 坐落 气宇轩昂 无所事事
D: 甲胄 祖藉 粗制滥造 惟妙惟肖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将近半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B: 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D: 治理雾霾无捷径可走,无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B: 为了利用核聚变这种效率极高、清洁无污染的能量产生方式服务我们的生产生活,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遗憾的是,目前距离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用化,尚有很长一段距离。
C: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科研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研环境。
D: 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C: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此句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 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B: 谁也不能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C: 他出差很少乘车的目的是为集体节俭开支。
D: 听了张海迪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⑤闷:烦忧,烦闷。⑥不见:不被人知道。⑦平居:平时。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
B: 濯清涟不妖 康肃笑遣之
C: 可爱者蕃 兰似君子
D: 香远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 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 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①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为了还原手上的皮肤,医生将他的右手缝到肚皮上,据说要养护一段时间。
② 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上。白日里无事,小夫妻两个经常叽叽咕咕地凑在一起说私房话,做父亲的,远远坐在安静的走廊长椅上,一只手在眼眉上滑来滑去,衰老的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某个地方发呆。即便吃饭的时候,他也是沉默的,唯一话多的是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他总要追着医生问东问西,听到解答后,又一个人怔怔地去长椅上发呆了。
③一天夜里,病房的空调调得太低,年轻的儿媳感冒了,昏昏沉沉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④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⑤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和摁棉签,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⑥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
⑦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 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⑧孩子日渐长高,世界愈发开阔,父亲终于不再是生命中唯一的英雄。这时,孩子的手开始离开父亲,落在朋友的肩上、恋人的臂上,做父亲的,欣慰地笑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父亲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些许失落的阴影。孩子大了,血缘浓情依然在,可父亲的手却从此寂寞下来。再也没有那个娇气的丫头拉着他的手到街角去买一串糖葫芦。顽皮的孩子成为清醒理智的成年人,成熟的代价是,他变得羞于直接细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⑨中国有句古语,家有白发爹娘是大福。只是,天下儿女可曾知道,在父母心中,六七十岁还依然可以有和自己撒娇的孩子,那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⑩离开医院之后的第一件事,我回了父母的家。在父母惊喜的笑脸中,我好像小时候那样猛然把自己的手钻到父亲的手里:“帮我捂一捂,好冷呐。”那个瞬间,我感到父亲明显抖了一下,他整个人似乎一愣,而后,我看到一滴泪落在了我的手背上。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抖动”的作用。

(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 4 )有人认为文章结尾第⑩段多余,可删去,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5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将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糖人

柴志荣

①徐老头年轻的时候就会捏糖人,经他捏出的小猪、小狗、小羊、小鸡……样样玲珑可爱,活赛真的一样,还会捏孙悟空、猪八戒、哪吒什么的,一个个栩栩如生,活泼顽皮,好看极了,常常在街上引得孩子们围了一圈,争着买他的糖人。

②前些年,他走街串巷靠卖糖人糊口,但他从来都不吝啬,碰见哪个孩子和大人哭闹不休时,不问有钱没钱,他都会递过一个糖人,哄得孩子破涕为笑,并甜甜地喊他一声“爷爷”。

③这几年,生活好了,儿子在乡里任职,据说不久乡级领导改选,老乡长退居二线,新乡长有可能要由这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代替。可老徐头对这一切似乎没有兴趣,还是走街串巷卖糖人,围着他的孩子更多了,因为糖人里不光有孙悟空、猪八戒,还有阿童木、米老鼠和唐老鸭。渐渐地,孩子们和他更熟了,只要提起捏糖人的徐爷爷,没有不知道的。

④儿子见他还出去卖糖人,就劝道:“爸爸,你这么大年纪了,天天往外跑,怪劳累的,以后就不要出去了。” “不累,在家待不住。” “待不住,也别卖糖人了。” 他没言语,照样捏糖人出去卖,孩子们照样围着他,嘁嘁喳喳,爷爷长爷爷短的问这问那。只有这时候,,他才感到无忧无虑,心情是那样的舒畅欢快,他觉得应该捏一辈子糖人,快快乐乐地展示他这门手艺。

⑤儿子又干涉他:“爸爸,以后没事就不要再去卖糖人了,不缺吃不缺穿,干嘛非要挣那几个钱?憋闷了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嘛,实在待不住出去走走散散心,也比卖那玩意强啊!” “我不图挣钱,就是爱摆弄这个。” “可以种花、养鸟、下棋嘛,干嘛非卖糖人不可?” “唉,我卖大半辈子啦,扔不下啊!”,“那您也得为我们着想着想啊!您整天出去卖糖人,做那哄小孩子的营生,让人看不起,我这脸往哪儿放啊?” “是啊,爸爸。”儿媳也接着说:“知道的是您自己愿意去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这当媳妇的不贤,逼你出去干那营生的呢,让人好说不好听啊!” 他叹了一口气,没再说啥。

⑥从此,他没再出去卖糖人。 他待得闷了,搬个小板凳到大门外去坐,几个孩子立刻围上来:“徐爷爷,你怎么不出来卖糖人啦?” “徐爷爷,我们可想你了!” “徐爷爷,我要糖人。” 他眼睛潮潮的,摸摸这个脸,抚抚那个头,从兜里掏出糖人,一一分给孩子们……徐老头再不出门了,待在家里,闷闷不乐。

⑦儿子来劝:“爸爸,你出去走走吧,看场电影,散散心。给,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说着,递过来二十元钱。 他摇摇头,没动。

⑧徐老头病了,少言寡语。 儿子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确诊:神经抑郁症,应加强室外活动。儿媳为他改善伙食,滋补身体,鸡鱼肉蛋常见。 儿子为他买回糕点、水果、麦乳精之类的营养品,还有二斤软糖。 “爸爸,你想吃什么,买什么就说话,别成天闷闷不乐的呀。”儿子询问着“要不,周末咱去野游?” 他摇摇头,没出声。

⑨久病不愈,医治无效,徐老头死了。

⑩众亲友来送葬,议论纷纷: “这老爷子,一辈子都勤勤恳恳,闷声不响的。” “是啊,不抽烟不喝酒的,啥嗜好都没有。” “自从老伴死后,他就自己拉扯着孩子过,又当爹又当娘的,真不易啊!” “是啊,一直到死对儿子都没啥要求。” “儿子对他也够孝敬的了,吃的东西和零花钱从来不断。” “媳妇对他也不错呀,天天把老人的吃穿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务活从来不让老人伸手,也够贤惠的啦。” “可真是呢,这老头有福哇!” “这样的日子真赛神仙呢,啧啧。” “……”

⑪儿子为父亲整理遗物。从箱子里翻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一看,全是糖人!“孙悟空”活泼顽皮,“猪八戒”憨态可掬……看得众人的眼睛连眨都不眨, 有人说这是老徐头卖糖人时没留意,忘在箱子里的。 有人说这是老徐头捏得最好的,没舍得卖,压了箱底。
只有儿子认出,这糖人是用上次他买的软糖捏的。

儿子捧着糖人,跪在父亲的灵前,大颗大颗的泪滴扑簌簌的掉下来。

( 1 )小说以糖人为线索,叙述了老徐头的悲喜人生,请理清文脉,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①乐卖糖人 ②________ ③泪分糖人 ④ ________ ⑤众议糖人 ⑥ ________

(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⑫段划线的句子。
( 3 )文中第⑩段可否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 4 )本文的标题“糖人”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要求:①以《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②文体以书信形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扑朔迷离的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