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在书写上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泄气 督战 区域 锐不可当 B: 遗嘱 建树 逝世 摧枯拉朽 C: 轻盈 由衷 慷慨 殚精碣虑 D: 澎湃 掠过 呼啸 眼花缭乱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还要文绉绉的。B: 他光荣地加入。 C: 我对《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有着较大的兴趣。 D: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专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人物精神。 |
3、 |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歌体,又名“诗余”“长短句”。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极盛于宋代。词的内容与词牌名有关。 B: 鲁迅所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的赞誉。 C: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D: 雨果,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哲学通信》、《九三年》等。 |
4、 | 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 ) A: 苏轼 B: 秦观 C: 陆游 D: 杨万里 |
5、 |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著作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编著的。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B: 有龙则灵(灵异的水)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C: 处处志之(做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最终) D: 亭亭净植(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B: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 , 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C: 对于孩子的毛病,她总是不以为意 ,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 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想提高人们的公共道德,还得出新招啊。 |
8、 |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朝服(穿戴)衣冠 B: 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 C: 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惩(苦于)山北之塞 D: 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曰 |
9、 |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 《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D: 《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 |
10、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凑和 取谛 景致 人情世故 B: 震撼 屏障 妇孺 鸠占鹊巢 C: 恣睢 祖藉 恻隐 疾如流星 D: 竹杆 端详 推崇 庭台楼阁 |
阅读《望岳》,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看见泰山之后有感而作,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 2 )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示的画面 |
阅读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负势竞上________ 鸢飞戾天者________ 望峰息心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 ( 2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
阅读理解。
光 之 香
林清玄
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⑦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⑧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⑨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⑩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竞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1)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⑪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⑫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⑬他笑得更得意了:“(2)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⑭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 1 )简要概括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全文又是怎样紧扣线索展开内容的?材料一:俗话说:“无画不年。”每逢春节,中国老百姓都会张贴各式各样的年画,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邰高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家级非遗凤翔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的女儿,兼为年画技艺的传承者和研究者。她说:“年画从工艺、形式到内容,文化信息承载量相当丰富,绝对‘不简单’。”
制作一张传统木版年画,常常需要经历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等大大小小多道工序,不少年画还对刻版的木材、印制的纸张、彩绘的颜料等材质有严苛的要求。
结合年画发展史,邰高娣重点谈到,年画艺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古往今来的广大群众常常将它当作精神食粮。“它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它刻画了岁时节庆、婚丧嫁娶等平凡而又精彩的世俗生活,为终年操劳的百姓享受短暂的年节欢乐增添了光彩;它寓教于画,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浓缩到一幅幅构思巧妙的年画中,成为启蒙教育的百科全书;‘消寒图’‘耕织图’等成为向农民群众提供有关农事节气、生产操作知识的科普读物;‘二十四孝’传播了传统孝亲文化。”邰高娣介绍。
自2006年至今,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有契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有细腻工整、色彩丰富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古朴稚拙、历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有写意味厚、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木版年画;有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的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而无论是“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杨柳青年画,还是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都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材料二: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它传达了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的诸多特性,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即已出现,宋代称之为“纸画”,明代叫“画帖”,至清代始正式定名为“年画”。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木版年画产地,各产地既保持着与其他地区技术上的交流关系,又保持着自身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独创性。从题材着眼,木版年画可分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戏文传说、生活风俗等类型,主要样式包括贡笺、中堂、对屏、历画、炕围等。木版年画手法多样,色彩鲜艳,因地域差异而产生出多种风格。它审美品位高,艺术特色鲜明,信息承载量大,蕴涵着深刻的民族心理和传统的人文观念。
材料三:平阳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它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也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论断。中国最早的张贴画(版画)珍品——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即是古代平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曾被郑振锋先生誉为“世界版画精髓”。平阳木版年画一度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晋南的美术工作者在农村广泛收集原存的旧版年画,于20世纪50年代酝酿建厂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目前新成立的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力开展发掘、保护和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年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平阳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多个门类,其题材以传统内容为主,画面主题突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
班里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以上是你们组搜集的有关木版年画的材料。
( 1 )根据材料二的介绍,材料一插图中的年画属于________类题材的年画。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条理清晰;③字数130—160字。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你对这则材料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