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B: 本文的基本情节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幻想。 D: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
3、 | 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_______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_____具有旺盛的生命力。_______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_______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A: 不但 而且 既然 那么 B: 只有 才能 既然 那么 C: 只有 才能 因此 而且 D: 不但 而且 因此 而且 |
4、 | “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A: 《山海经》 B: 《吕氏春秋》 C: 《淮南子》 D: 《说苑》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夜》表现了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 《断章》一诗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哲理与智慧,表现出诗人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 C: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 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 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
6、 | 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两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B: 断肠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C: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D: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悲秋情调,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
7、 | 指出正确的一项(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 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 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
8、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 “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
9、 |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 ) A: 能否保持地球气候环境的适宜,是我们在此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前提。B: 频繁的自然灾难不断发生,已经威胁到了全人类的发展。 C: 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难道我们对此灾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D: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捍卫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 |
10、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中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 ②中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③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 ④而那些在中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 ⑤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①④⑤③② D: ②①③⑤④ |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飞雪”“即”字写出了塞外早雪,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 B: “不暖”薄”不得”难”等词凸显气候严寒,侧面反映了战士生活艰难。 C: 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将赴塞外远行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 诗歌以“雪”为线索,描绘了飞雪、军营苦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等画面。 ( 2 )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是 非 木 柿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3 )请结合第②段原文至少两个具体词语,分析作者是如何把讲学家塑造成“目中无人、狂安自大”的。 ( 4 )下列四张示意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鲁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古人的四句话,与《河中石兽》说明的道理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C: 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D: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 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⑪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生命体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20年,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以降低有序等级来实施等待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严冬到来之际,许多植物舍弃茎叶,却将养分储存于地下茎、鳞茎、块茎之中,以待来春萌发),但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 1 )请根据提示填空,概括全文主要信息。________——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________——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
( 2 )第③段中的“一般说来”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对环境的要求过于严刻,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容易脆弱。写作。
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我们好像不在乎,其实挺在乎;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在乎,其实并不在乎。在乎与不在乎,其实都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我在乎”还是“其实我不在乎”,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要少于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