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 A: 头脑聪明 B: 活得长久 C: 与人长得相似 D: 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
2、 | 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旧毡帽朋友”在一天中的行动为叙事线索,重点描绘了粜米、购物、发泄这三个情节。B: 课文通过对话巧妙交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对话就交代了洋米洋面倾销、地主阶级的地租剥削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国民党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 C: 文中的“毡帽朋友”是一些勤劳、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民,作者在文中表达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怒其不争,不知道反抗,只会顺从地接受。 D: 文中多用对照的写作方法。如作者将农民的朴实善良和米行先生的骄横霸气加以对照;把农民粜米前的喜悦和粜米后的颓丧加以对照。 |
3、 |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抖擞(shǒu) B: 唱和(hé) 蓑衣(suō 着落﹙zhuó﹚ 安适(shì) C: 粗犷(kuǎng) 静谧(mì) 吝啬(sè) 梦寐(mèi) D: 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萧瑟(sè) |
4、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________。其次,________。因为________。再者________。 ①网上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同学们很难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②对视力的危害很大,电脑在工作时,其显示器会对人体产生较大辐射,从而伤害眼睛。 ③“读网”比读书更具有诱惑力,上瘾后就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④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
5、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噤(jìn) 箱箧(qiè) 藩篱(pān) 惟妙惟肖(xiào)B: 诘责(jié) 锃亮(zèng) 稽首(qǐ) 颔首低眉(hàn) C: 妖娆(ráo) 佝偻(lóu) 恣睢(zī) 拈轻怕重(niān) D: 阔绰(chuò) 荫庇(yìn) 恻隐(chè) 吹毛求疵(cī) |
6、 | 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①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②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③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平庸 鲁钝 放任 B: 平凡 鲁莽 放弃 C: 平庸 鲁莽 放任 D: 平凡 鲁钝 放弃 |
7、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 A: 朗润 澄清 静谧 树木丛生 B: 烂漫 嫩芽 高邈 呼朋引伴 C: 干涩 决别 沉寂 花枝招展 D: 祷告 告诫 枯涸 洪波涌起 |
8、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旷野(guǎng) 滋润 (zī) 婉惜(wǎn) 前仆后继 (pū) B: 闷热(mēn) 洗涤(dí) 明朗(lǎng) 彬彬有礼 (bīn) C: 矫健(jiǎo) 严俊(jùn) 苍劲(jìn) 一气呵成(hē) D: 拘泥(nì) 矗立(zhù) 着落(zhuó) 奈人寻味 (nài)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B: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 , 情趣横生。 |
10、 |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 台、来B: 哀、雨 C: 哀、台、来 D: 哀、台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1 )“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 )理解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D: 非士之怒也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2 )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B: 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C: 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D: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 )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③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⑤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⑦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一)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力量的支持。诚信、宽容、责任、美德……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请以“_______,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