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B: 《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海燕》一文作者是高尔基,《白杨礼赞》一文作者是茅盾。这两篇散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D: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2、 | 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B: 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B: 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 C: 为了地铁能够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杭州大进巷有五眼古井,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老杭州几乎无人不晓。在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因这几口井而相得益彰。 |
4、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本文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列子》一则选自《列子·汤问》,今所传本可能出于东晋人的搜集整理。作者列御寇,战国时期齐国人。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它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 参差(chā) 绚丽(xuàn) 惬意(qiè) 泰然处之(chù)B: 酝酿(niàng) 脸颊(jiá) 斟酌(zhuó) 豁然开朗(huò) C: 承载(zài) 授予(shòu) 兑现(duì) 锲而不舍(qiè) D: 温馨(xīn) 隽妙(juàn) 爽朗(shuǎng) 怡然自得(yí) |
6、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B: 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文化遗产。 C: 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D: 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疱(bāo)官起讫(qì)恃(sì)才放旷 B: 谮害(zèn)佯(yáng)装麾(háo)军回战 C: 绰(chāo)取丞(chéng)相对(duì)答如流 D: 西蜀(shǔ)禀(lǐng)请诈(zà)败而走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其一犬坐于前 D: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9、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折本/折扣 桑梓/孜孜不倦 B: 诓骗/游逛 中伤/空中楼阁 C: 坍塌/糟蹋 玄虚/面面相觑 D: 调停/调和 反省/不省人事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憔悴(qiáo) 酝酿(niàng) 狭隘(ài) 迥乎不同(jiŏng) B: 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 C: 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zhàng) 冠状病毒(guān) D: 桑梓(zĭ) 伫立(zhù) 呜咽(yè) 鸿鹄之志(hú)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③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⑤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据鞍:跨在马鞍上。④注疏:注解,注释。⑤若:像。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 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________ ④呼老兵诣道边酒垆________ ⑤发书详正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 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 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 咨其风土/咨诹善道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②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 4 )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B: 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C: 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 D: 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
现代文阅读
加油,小电梯
大楼里新装了电梯。一部小小的电梯。
小小的电梯,力气也是小小的。
小电梯最喜欢的客人,是松鼠弟弟。他个子小,又住在二楼,小电梯送起来可轻松啦。
小电梯最害怕人多的时候,人多,要去的楼层又高,他就更害怕了。
放学和下班的时间,是小电梯最头疼的时候。
兔子小姐背着背包进来了,绵羊阿姨挎着篮子进来了,乌龟爷爷拄着拐杖进来了,刺猬奶奶把刺缩了缩,小心翼翼地进来了……
“不行不行,太重啦!”小电梯叫起来,“我运不动啦!”
运不动的时候,就得有人出去,减轻小电梯的负担 。有时出去的是长颈鹿伯伯,有时出去的是狗熊叔叔,有时出去的是猪大婶……
小电梯那么辛苦,大家都能理解他。
要说最不是滋味的人,那大概就是大象先生吧。
大象先生长得胖,每次他走进小电梯,别人就没法进去了。这还不算,他很快会听见小电梯说:“哎哟哟,大象先生,我实在运不动您!”
运不动怎么办?大象先生只好走楼梯。
唉,他偏偏住的还是最高的一层。
小电梯觉得过意不去。他决定锻炼锻炼力气。
又到了下班和放学的时间,小电梯迎来了好多客人。鳄鱼先生进来了,斑马先生进来了,浣(huàn)熊太太进来了……小电梯咬紧牙关。到了平常该叫“不行”的时候,他忍住了没有叫。他让自己慢慢地,稳稳地,朝着楼上迈步……
小电梯习惯这样计算自己的进步:今天可以 多送一个松鼠弟弟了,今天可以多送一个兔子小姐了,今天可以多送一个斑马先生了……
等到小电梯可以面不改色地运起满满当当的客人,用不快也不慢的速度爬到最高一层时,季节已经从夏天变成了冬天。
做好了十足准备的小电梯,在这一天的傍晚等待着大象先生的光临。
大象先生回来了,他正要去走楼梯,小电梯喊住了他:“大象先生,今天让我送您吧。”
“真的可以吗?” 大象先生的鼻子卷成了一个问号。这么久以来,他都习惯了走楼梯。
“可以的。快上来吧!”小电梯自信地催促着。
大象先生走进了小电梯。奇怪,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小电梯嘀咕着。
啊,明白了。大象先生瘦啦!他每天都要走十几层的楼梯。在小电梯锻炼的时候,他也在锻炼呢。现在的他结实又苗条,胖 胖的身材不见啦。
小电梯带着大象先生升向顶楼。真快呀,真轻呀。小电梯有些遗憾地想:如果大象先生能够再胖一点,那才好呢。
而大象先生呢,他也在想着:小电梯这么努力,我是不是应该吃胖一点,来回报他的心意?
( 1 )阅读全文,结合小电梯的变化,梳理全文内容。刚开始,他力气小,害怕人多→________→然后,他悄悄锻炼,进步很大→________
书祸
①我酷爱读书,读书总给我带来巨大享受,尤其是乘车的时候。
②不过我也曾因为乘车读书而“闯祸”,并且不止一次。
③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天,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共进晚餐,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需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脚先于我的意识迈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
④我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瞪圆了:“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shùn jiān张口结舌---东西全忘在电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市场一旦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⑤刚到美国读书时,一次有位朋友得了感冒,我临时代替她去打一天工照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给她喂饭、换尿布,放卡通片给她看,她累了就哄她睡觉,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小时5美元。
⑥当时我正在恋爱,这天晚上要和男友(现在是我丈夫)一起去他家,和他的父母共度圣诞前夜。男友的父母有个习惯: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酒,而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当作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家庭的传统。我知道这瓶酒对男友的重要性,决定下班后就替他去买来。
⑦结束了八小时换尿布、喂饭和放卡通片的工作,拿到40美元现金,我赶去买了酒并请店员给它做了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拿着酒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百年孤独》,忘情细读起来,等回过神才发现已足足坐过了两站。等下了车,我感到手中空空、步伐飘飘,若有所失,直到走到男友家门口,才猛然醒悟到那瓶酒已经被我忘记在地铁上!无奈只有再买一瓶。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闯祸”,我丈夫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
⑧当然并非每次“闯祸”的损失都那么大,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她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我只把夹在书里的一张从加拿大买的,具有经验意味的牛皮书签弄丢了。
⑨回家告诉丈夫,他对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这倒是真的,我还从没丢过书,哪怕是丢了夹在书里的书签,书照旧紧紧攥在手中,跟着我一路回家。
( 1 )第④段画线句对父亲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闯祸”的具体原因 | “闯祸”的结果 |
在电车上读《城堡》,沉浸到《城堡》深处。 | ________ |
________ | 买来送给男友父母的酒被遗忘在地铁上。 |
________ | ________ |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感情真挚;(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