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连州市北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寒(jìn) 愧(zuò) 瓦(lì) 风雪途(zài)
B: 两(qī) 飞(shù) 粗(zhuō) 惟妙惟(xiāo)
C: 轩(xuān) 额(fāng) 跚(pán) 五彩斑(nán)
D: 老(yù) 椎(jǐ) 坊(zuò) 销声迹(nì)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森林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否则将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B: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
C: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
D: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也许我们即使很平凡普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妄自菲薄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业已 教诲 因地制宜 鹤立鸡群
B: 绯红 蔷薇 无动于衷 诚惶诚恐
C: 洗涤 脸颊 旁逸斜出 如雷灌耳
D: 荧光 倦怠 藏污纳垢 不折不挠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 十分热闹。
C: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B: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而埋下糖尿病。
C: 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
D: 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由于国内的认知度较低的原因,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刘斌的小说《父亲的土地》以形形色色的乡村悲喜剧写出了故乡的深长叹息。
B: 荣耀成功独立的因素在于中高端机型的开发能力及适当的营销造成的。
C: 昨天上午,大群越冬候鸟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府河湿地里嬉水飞翔,吸引不少市民观赏。
D: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7、

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禁(gù) 责(jí) 文绉(zhōu)
B: 胡(zì) 黑(yǒu) 一绺(lǚ )
C: 解(pōu) 形(qí) 惑(yòu)
D: 留(zhì) 然(càn) 祖母(shù)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B: 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C: 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D: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9、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______到,眼前的______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______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 感悟 绚烂 变幻
B: 领悟 绚丽 变换
C: 感悟 绚丽 变幻
D: 领悟 绚烂 变换
10、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③④⑤②
D: ⑤①③④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颈联中“________ ”“________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________ ”“________ ”描绘出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早春的勃勃生机。

( 2 )诗的尾联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找出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柳敬亭传(节选)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a”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b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嗢噱:欢快大笑。⑧缙绅:指官绅。⑨旅会:大聚会。

(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柳 敬 亭 者 扬 之 泰 州 人
②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犯法当( ) ②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③方俗( ) ④期月而诣莫生( )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b画线句的意思。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 4 )文中a画线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 5 )柳敬亭最终能够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有哪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焦急

龙应台

①为什么老写故乡的缺点?难道你看不出这里有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说说故乡的好?

②朋友这样指责我。

③于是我带点罪恶感,走到人头攒动的街头,再深深看一眼。

④还有比阿华更好的肉贩吗?从清晨6点开始剁肉切肉,应是血肉模糊的木台子却干干净净。切肉的时候,专心致志,把皮切开,把肥肉去掉,然后小心地把你要的肉放在秤上,告诉你多少钱,再添上一点瘦肉。包好之后,如果嫌提着太重,他就先把肉放在他的冰箱里,等你回程再取。阿华没读过几年书,可是他弯身切肉那个专注的神情,好像手里一块油腻的肉是珍贵的木雕艺术,一刀都错不得。

⑤到河边的邮局取信也是件愉快的事。认识你之后,忘了邮箱钥匙也没有关系,窗后的人并不在意为你走一趟,把信递给你。如果你远行,回来时急急探望堆积的邮箱,会发觉整叠整叠的邮件一捆捆扎好,等着你来拿。更好的是,插队的人挤到你前头去时,卖邮票的小姐会很有正义感地坚持先把邮票卖给你。

⑥取信之后,我就绕到邮局后面的河堤。十点钟,正是涨潮,水波一浪又一浪地扑着河岸。对着观音山,我坐在堤上读信,偶尔,水花会溅到信纸上来。如果是黄昏,艳丽的夕阳就把薄薄的信纸映成透明的红色。

⑦谁说我看不出这块土地的美好?

⑧可是,我确实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我说不出口。

⑨住在校园中心,通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素的老庙,飞檐很轻巧地指向天空。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个稻草人。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夹道的茅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天的夜晚,A忘情地嘶喊。这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B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

⑩一年过去了,第一条路旁的水田被挖土机填平,拥挤的钢筋水泥楼房像肮脏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延伸。路面被卡车轧坏了,凹凸不平。建筑材料到处弃置。再过几个月,人家会搬进来,摊贩会占据路旁,货车会夹在路中。这条路,愈来愈难走。

⑪蛙鸣的山路也结束了。建筑一寸一寸地把水田吃掉,蟋蟀和青蛙被机器压死。后山上满山遍野的相思林一片一片地被砍掉,花枝招展的墓园像癣一样,到处散布。建到一半又停工的房子露着生锈的铁管,很狰狞地霸占着山坡。

⑫这条路,我不再走。

⑬最后那条在黑暗中仰视月光的小径,也失去了。现在,短短一条路就有七个垃圾丘,一转弯就是一个,半年前丢在那儿的免洗饭盒、汽水瓶、废电池,现在还在那,明年,也会在那。有月光的晚上,垃圾的腐臭混合在逐渐消失的草香里。

⑭指责我专挑故乡缺点的朋友,是个比我快乐的人。他可以站在渡船头,迎着河风尽情地去受落日的感动,毫无保留地去爱那满天的彩霞。我望着波光潋滟,想的是水中多少鱼已含汞。望着河上如水上人家的采砂屋,想的是河底的沙如何淤积在河口,造成浅沙风浪,使小船出海有翻覆的危险。望着美得令人心疼的夕阳,我想的是,为什么这样的美景,我却必须站在垃圾的腐臭中欣赏?坐在杜鹃花围绕的阳台上,我想的是,那三条路正一条一条地干枯,好像有人在我的血管末端打了结,好像有什么病毒正一寸一寸顺着我的四肢蔓延上来﹣﹣我想的是:

⑮这个美好的土地,你正在往哪里去?

⑯原谅我,我真的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因为我心急如焚。

⑰可是,你不焦急吗?

( 1 )文章④﹣﹣⑦段写出了作者对这土地________的感情,后文却反复强调“确实”“真的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原因是________

(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A处划线短语“忘情地嘶喊”的表达作用。

②文章第⑫段,句子独立成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

改句:我不再走这条路。

( 3 )请根据文章第⑨段创设的情境进行合理想象,围绕“草丛的香味”,续写B处画线的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________

( 4 )将文章⑨﹣⑪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他们在写作上的一个共同点,并结合内容说明作用。(提示:可从写法或词语运用的角度作答)

【衔接】……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节选自王鼎钧《那树》)

( 5 )文章结尾写道:“可是,你不焦急吗”,这句话是否激起了你内心的波澜?请以“这美好的土地,你正在往哪里去”为开头,写下你阅读时的感悟。(50字左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拜见母亲大人

七堇年

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

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着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

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着眉头打量,鉴定结果是我瘦了,然后她开始问:“是不是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永远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不经脏的,怎么洗谁给你洗的啊,看这都发暗了”。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红润,气色好。

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类,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妆太浓。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

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扎马尾,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这样我就不会露出任何一点破绽,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你是不是过得不好”。

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的边缘。她穿着那一件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干走路的体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迭斯的双肩包,包的侧面很实用地装着一只水壶。

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因为她是典型的“副驾驶控制狂”,一旦她坐我旁边,就会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动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按喇叭!”“打灯!”“啊!小心那个人!”……我快崩溃了,我都有8年驾龄了,视力5.2,早就是老油条司机了,而她视力明明很差,开车更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

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一位阿姨的车。我很紧张,因为阿姨的车开得实在太菜鸟了。奇怪的是,母亲在副驾驶座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很轻松地和“菜鸟阿姨”聊个天。

下车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

“别人我不管,你是我女儿啊。”她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这样对大家都好。

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坐下来点菜。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

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一千二百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

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零星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认为她还年轻着,永远不会老。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那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不会长大。但时间容不得我们的幻觉。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现在,我要像一个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

少年时与母亲的种种怨怼,已经渐渐释然。那会儿叛逆时,动辄会想:“我要是当妈,我才不会……”现在才知道,做一个好母亲实在太难,她已经尽力了。

如今,轮到我,其实我也只能说,我尽力。

(《读者》2015年第21期)

( 1 )第三段中两个划线的“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 )第七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3 )第十五段划线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窗外的阳光,把母亲零星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 4 )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将与母亲相见称为“拜见”,是母女关系显得遥远而生硬,属于用词不当。
B: “我”在于母亲见面前精心打扮,是因为想让母亲见到自己能够放心,也符合其自身的审美标准。
C: 加入一位开车很“菜鸟”的阿姨的情节,是用对比的手法凸显出母亲对“我”的深切关心。
D: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做一个好母亲实在太难,她已经尽力了”这句话表明“我”虽然深爱母亲,但内心对她还是有着许多不满。
四、写作(分值:60分)
初中三年,你的学校或班级一定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篮球赛、拔河比赛、元旦晚会……这些活动也肯定给你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啦啦队的加油喝彩、表演者的一笑一颦……请你回忆参加过的一次活动,自拟题目,写一则有特写镜头的通讯。

要求:①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②能够相对完整地记述活动过程并具体描述活动中某一场景;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④不少于600字。不抄袭本试卷中阅读文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们都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