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东莞市万江长鸿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A: ③④②⑤①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⑤②③④
D: ③⑤④②①
2、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超凡蜘蛛侠》
B: 《熊出没》
C: 《极品飞车》
D: 《冰雪奇缘》
3、下列语法知识分析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惫”“迷惘”“黎明”“沸腾”都是形容词。
B: “血肉之躯”“勒进肩膊”“正在喷薄”三个短语的结构全不相同。
C: “(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的主干是“(我)是花朵”。
D: “(我)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一句中的“喷薄”是宾语。
4、

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笛福,作品以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
C: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又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D: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5、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 孟浩然
B: 王勃
C: 王维
D: 苏轼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一切恢复沉寂 ,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B: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C: 爬阳台爬窗户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D: 科比以球技和成就,以近乎偏执的勤奋和好胜心,以及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职业态度,征服了球迷
7、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chēnɡ 哑yīn 地jiào 面面相
B: 窥sì 瓦俗cānɡ 引而战 xián
C: 洗zhuó 劫nàn 吊yàn 日西山bǎo
D: 亮cènɡ 进pián 睨pì 合押韵 zhé
8、“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该诗句的作者是( )
A: 北岛
B: 顾城
C: 食指
D: 舒婷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 2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嶷(yí)然)形容年幼聪慧。②(使)指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职位。③(辟)征召,举荐。④(面赐五品服)指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⑤(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⑥(官书)官府公文。⑦(狱)案件。

( 1 )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完成相应的填空。

小明:古代很多文人从政都有被贬官的经历,文中范仲淹、欧阳修就被贬了。

我:是啊。古代对贬官的表达多样,除了“贬”外,短文中________也表示贬谪的意思。

小明:这叫多字表一意,那应该也有一字多义的情况吧?

我:有呀,比如“修笑而辞曰”的“辞”,意思是________ , 我们学过的“旦辞爷娘去”的“辞”却是“告别”的意思。

小明:我发现虚词的用法比较多,比如“以荻画地学书”中的“以”是________的意思,《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以”却是“来”的意思。

我:古代还有很多字,意思和现代不同,比如“未尝及文章”的“尝”,意思是________ , 现代大多是“品尝”的意思。

小明:看来我们得好好积累文言词语。

( 2 )下列对于文中欧阳修的事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一直是他母亲教育他成人。
B: 因范仲淹被贬之事,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结果高若讷状告皇上,欧阳修被贬夷陵县。
C: 欧阳修论事直截了当,敢于说真话,所以树敌众多,经常被人诋毁。
D: 欧阳修同学者经常谈论文章和政事,认为文章可以修身,政事则涉及百姓的利益。
(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结合这句话,分析欧阳修拒绝范仲淹征召的原因。

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 4 )曾国藩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德,即树立德行,欧阳修是否符合立德的标准?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

蒋津

①如果你在一些著名的博物馆见识了那儿精致的瓷器和华丽的丝绸,你一定会被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做工折服。

②瓷碗的功能本来是盛饭盛菜,其实用陶钵、竹筒都可以盛饭,古人为什么还要制作精美的瓷碗呢?原因就是,人们制作一个物件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用,还有它的美观,具有观赏价值,他们在自觉而为的过程中乐此不疲。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器物精神。我们热爱一份工作,在其中注入了情操和人生态度,就会倾尽心思将它做好,做得完美。

③生活为什么需要器物精神?试想,假如我们只将工作看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完全为了糊口而去做它,那么在完成工作后,除了获得报酬,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然而如果我们愿意在其中投入我们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得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 。这样,平凡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义。

④杭州有一家叫奎元馆的饭馆生意火爆。这家饭馆主打美食叫片儿川。相传,片儿川是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启示。煮面时,笋片、肉片与雪里蕻菜均要用沸水汆煮,再加面条烧制。奎元馆的老板不仅做菜做得拿手,在打理这家饭馆上还很有态度。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将饭馆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一干二净,就连厨房的吊扇也擦拭得一尘不染。如此一来,客人在饭馆就餐时,既品尝到了美味,又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氛围。

⑤从这家饭馆的经营之道看,______一个平凡的职业,_______应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艺术来做,享受做这份工作的乐趣,而不是为工作所累。同时,你又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舍得在其中投入很多精力,从而使一份平凡的工作显出不平凡。

⑥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会感到无聊疲惫,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将工作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而没有将其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状态满格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只有保持巨大的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工作才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收获

⑦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操和热爱,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和完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每个平凡人要想活得出彩,就必须爱生活,懂生活,赋予生活无限的乐趣。

( 1 )什么是“器物精神”?请结合文中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 2 )人为什么要有“器物精神”?请根据上下文将你的理解填到第③段横线处。
( 3 )请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第⑤段的空白处。

从这家饭馆的经营之道看,________一个平凡的职业,________应有自己的人生态度。

( 4 )请你调动生活积累,为第⑥段划线句表达的观点补充一个事例。
( 5 )积累链接:平凡的生活需要注入情怀,学习更是如此。请写出孔子论述“学习应该保持兴趣并以之为乐”这一观点的名句。
实用类文本阅读。

乡饮酒礼中的诗乐(节选)

何洋

①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为周礼之一。西周至清朝的历代政府多将其视为倡导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谦让不争的道德教化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据《仪礼》等文献记载,乡饮酒礼正式的宴饮过程分为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等环节,在升降拜答、注重行为仪式感的同时,将《诗经》音乐的演唱、演奏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主张在艺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现。

②作为诗乐艺术集中展示的乐宾环节,包括了18首《诗经》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演绎,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慰劳,同时在礼乐教化的层面突出厚重典雅的君子风貌,彰显人伦之道。乐宾环节,可分为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

③正式的诗乐演出结束后,宾主双方进入开怀畅饮的无算爵环节。只要不酒后失仪,那么饮酒可以不限量,所以叫无算爵;其间,乐工一直在演奏、歌唱诗乐,所以叫无算乐。席间,举杯连连,歌声阵阵,雅乐为伴,和乐且湛。借助诗乐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层层递进的互动演绎,礼仪的严肃性与宴饮的娱乐性得以有效、自然地融会贯通,使乡饮酒礼的整个宴饮过程,更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礼乐艺术演出。酒、礼、诗、乐在此和谐满盈、交相辉映,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④在乐宾的诗乐表演中,乐工的动作、位置、朝向等细节都体现出丰富的礼仪元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升歌与笙奏随着宴饮的节奏,从独立表演到呼应表演,再到合作表演,显示出礼乐艺术清晰、严谨的章节段落感,以及审美体验的完整性。

⑤值得一提的是,乡饮酒礼中乐工们或坐于堂上鼓瑟歌唱,或立于堂下吹笙演奏的技艺分工与表演模式,与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巅峰——隋唐燕乐中的坐部伎与立部伎极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在乐队规模上更为庞大、音乐风格上更加多元。这也说明,乡饮酒礼诗乐艺术作为一种兼具雅乐与燕乐(又称宴乐)功能的演出蓝本,对古代音乐艺术向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⑥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乡饮酒礼诗乐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从而增强音乐语言的表现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之分,各有特色互为补充。早期的诗乐艺术明显是以声乐歌唱为主,但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器乐演奏的艺术功能逐渐被放大、强化。而笙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使其非常接近人声,加之丰富的力度变化与特殊的和声效果,奠定了笙在古代诗乐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乡饮酒礼中演奏的6首笙诗在《诗经》中,有目无辞,作品原初是否有唱词,长期以来都有争议。但从音乐体裁与表现方式的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作品理解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无言歌,而且这些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与今天标题音乐性质的器乐作品很类似。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9日,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乡饮酒礼“无算乐”环节中,酒、礼、诗、乐和谐满盈,给人以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B: “升歌”与“笙奏”的演奏过程体现了礼乐艺术的章节段落感和审美体验的完整性。
C: 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D: 乡饮酒礼在宴饮中将音乐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在艺术上得以充分展现。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主要介绍“无算爵”“无算乐”环节的礼乐艺术及其给人的精神体验。
B: 文章第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详细论证了乡饮酒礼诗乐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
C: 文章第⑥段主要围绕乡饮酒礼诗乐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的特色展开论述。
D: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一分”的论证结构介绍乡饮酒礼的宴饮过程和诗乐艺术等相关内容。
( 3 )简要概括乡饮酒礼“乐宾”环节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亲人们是那样的牵肠挂肚。在生活中,你也一定体验过牵挂的滋味,请自拟一个含有“牵挂”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黛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