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昨天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治堵”新招,严处8类严重影响交通的违法行为。B: 2013年,杭州市确保拆除城乡违法建筑大约300万平方米左右,力争完成拆除城乡违法建筑375万平方米的任务。 C: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的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光纤到户改造入场难。 D: “社区文化建设基地”是集艺术品展示、宣传、拍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以推广文化、交流文化、普及文化和传播文化。 |
2、 |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停息)(《富贵不能淫》) 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经)(《愚公移山》) D: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同“披”,穿着)(《周亚夫军细柳》) |
3、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③花米饭是一种饨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④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⑤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④②⑤① |
4、 | 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巨额 潇洒 狼籍 锐不可挡 B: 泄气 轻盈 序暮 眼花潦乱 C: 遗嘱 匿名 幕年 一思不苟 D: 颁发 窒息 俯瞰 络绎不绝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抔黄土 无与伦比 忐忑不安 寂漠B: 歇斯底里 化为乌有 重蹈覆辙 嘻闹 C: 廓然无累 神情恍惚 十拿九稳 糟蹋 D: 谜惑不解 伫立凝视 自知之明 曙光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C: 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D: 因为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迷迷糊糊 , 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
7、 |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将芬芳献给世间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用宽大承载生活 A: ②④③①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④① |
8、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B: 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C: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D: 成都市规划局、市发改委等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新举措,发展了“东进”、 “西控”、“南拓”、“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新蓝图。 |
9、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对高妈怎样?( ) B: 很厌恶 C: 不喜欢 D: 时常骂高妈 |
10、 | 将下列对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准确的一项填人题后的括号内。 ( 1 )(我)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生气。( ) A: 荒无人烟 B: 荒凉冷落 C: 经济不景气 D: 家境破产 ( 2 )我和母亲都有些惘然 , 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 A: 吃惊的样子。 B: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C: 心里迷迷糊糊,头脑不清楚。 D: 心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问题。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 B: 作者用“杨花飞絮”来设障与下文的“斜”、“山”构成多重障碍,加深缠绵的愁思。 C: 后四句, 景中含情,再加一声叹息,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D: 这首小令,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多情男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深情表露。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①虽我之死________②一厝朔东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 河曲智叟亡以应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何以战?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4 )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
阅读训练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几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大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 1 )简要分析“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这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绝 唱
①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500字以上;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