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夏家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小白花,静静地承受风吹雨打。不知那是什么花,然而在淅淅沥沥落个不停的雨中,竟发出闪亮的光彩,雨珠一滴滴从绿叶的尖梢滚落,___________________,突然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


A: 那引人怜爱娇弱的花姿
B: 那花姿娇弱引人怜爱
C: 那娇弱引人怜爱的花姿
D: 那花姿引人怜爱娇弱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环卫工人每天起早干着烦锁而微不足道的工作,却很少有人懂得他们的工作意义。
B: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 梦中恍忽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D: 孙权言辞恳切地劝告使得吕蒙开始发奋,锲而不舍地读书,终让鲁肃也感叹不已。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享受冬天,坐在田园的篱笆上,________。享受冬天,坐在大都市的立交桥上,________。享受冬天,坐在火炉旁,________。享受冬天,坐在山巅,________。

①倾听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②领略那片静谧的轻松

③感受大自然的粗犷与旷达

④欣赏穿梭人群中写满沧桑的面孔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②③
4、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 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C: 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 , 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5、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掌握这项漆器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来。
B: 为了使我们对知识领会得更深,老师常对我们采用引而不发的教学方法。
C: 你们的思想,我们会当作引玉之砖 , 认真拜读的。
D: 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谈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有如坐春风之感。
6、

下列加线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 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B: 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想象)
C: 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7、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A:
B:
C:
D: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璀儏 袒护 前呼后拥 熠熠声辉
B: 婆娑 涸辙 彬彬有礼 生意盎然
C: 蘸水 攥位 浮想连翩 急不遐择
D: 槲树 谄媚 前扑后继 坦荡如坻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蓬(hāo) 陷(jǐng) 罗布(bó) 幼可笑(zhì)
B: 和(xù) 默(jiān) 迁(xǐ) 小心翼(yì)
C: 美(bì) 信(dǔ) 雾(ǎi) 雨后春(sǔn)
D: 干(hé) 取(móu) 笑(xī) 慷大方(kǎi)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沁园春·雪”是本词的题目。
B: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福楼拜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俩。
C: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 2 )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治国

司马光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 1 )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韩借于魏以伐赵________

②皆于魏________

③二国皆怒而________

使乐羊伐中山________

( 2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两处。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诸侯莫能与之争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4 )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花开的方向》,完成下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 1 )说一说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 2 )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 , 又似乎很远。

②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 3 )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 4 )说一说题目“花开的方向”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的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默。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的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须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渲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已,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抢。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事,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 1 )丹麦音乐大师为什么决定录取朱丹进乐团?请简要概括回答。

( 2 )下列句子具体生动,请作简要赏析。
①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②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渲染。

( 3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 4 )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文题:真情永在心

要求:①选择你最难忘的经历,叙述你最动情的故事,表达你最深切的情感。②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文采。③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形同陌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