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子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言中表示“你”的称谓有很多,有些称谓中透着敬意,如“足下”“陛下”,而“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中的“汝”“尔”则透出对人的轻视,显出说话者的自大心理。
B: 《资治通鉴》是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历史,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对统治者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一句话中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修辞。
D: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在散文创作上主张学习先秦散文,重视文章内容,反对过分追求形式。欧阳修的《卖油翁》,就是秉承这一主张而创作的优秀作品。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阳同学沉着冷静,一人独得22分,为我队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B: 小张同学独具匠心 , 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C: 我和妈妈谈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真是人声鼎沸
D: 齐白石笔下的虾,憨态百出,栩栩如生 , 让人赞不绝口。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 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 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 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无能的林冲
B: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了个性鲜明、可亲可敬的长妈妈形象。
C: 《格列佛游记》借小人国用绳技比赛的方法选拔官员来影射英国国王和大臣们昏聩无能。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句话。
5、下列与“望之蔚然而浑秀者,琅琊也”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 衣食所 , 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B: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C: 不物喜 何
D: 以钱币乞之 谓惠子曰
7、

“在和谐社会里,高价房价是破坏和谐的重要因素。虽说政府出台这样那样的政策来稳定房价,可在地产商的‘和谐’之下,房价却居高不下。”这句话中,三个“和谐”的词性依次是( )

A: 形容词、名词、动词
B: 动词、形容词、名词
C: 名词、动词、形容词
D: 形容词、名词、名词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课文《桃花源记》正是出自该书。
B: 古代汉语中,“三”这个数字泛指次数少。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指军中的文告,“军书十二转”的“军书”指军中的文书。
D: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9、下面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且急躁冒进,同时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10、

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③⑤④①②
B: ③①⑤④②
C: ①⑤④②③
D: ①②⑤④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 1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C: 乙诗人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回答1-4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 ________ )(2)杂然而前者( ________ )

(3)长烟空( ________ )(4)游人而禽鸟乐(________ )

(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 3 )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4 )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旧时的馄饨担》,完成小题。

旧时的馄饨担

①昨日的晚餐,我们在家附近吃的馄饨。也许是假日过于闲暇所致,享用之时竟然想起过去的馄饨担。

②我之所以认识馄饨,应该不是源于饭馆或自家厨房,而是那种走街串巷的馄饨担,那种馄饨担曾一度是我以及和我同时代的人,最为期盼和怀念的东西了。每到黄昏来临之时,我便从自家阳台上往下望去,看馄饨担是否来了。一旦看到远远的路上有挑着担子的身影走来,我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而大呼:“馄饨来了,馄饨来了!”随即拉扯着妈妈的衣角,纠缠她带我到楼下吃馄饨去。若是阴雨或是其他原因,馄饨担没有来,我不免会失望好一阵子。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感觉时,便要问家人寻一毛钱,索性四处去寻找。这种经历,想来现在的小孩是无从体会了。

③馄饨担着实是一件有特色的东西。一副木制的担子,竟能将一个“饭店”担在自己身上四处游走。这种馄饨担的长度大约在一米七八左右,通体是木色的,担子的两头均呈立方体形,给人一种规则又稳重的感觉。而这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两端的立方体之内了。担子的一端其实是一个炉子,一个盛好水的钢精锅,插在立方体上方的圆型口中,锅的下方是一个炉子,烧的不是煤球,而是柴火。应该是有金属的不厚的炉壁,否则担子的分量可就要增加许多了。担子的另一端,是大约三层的抽屉,每层放置的东西是什么,我已经不能全然记得。大约一层是拌好的肉馅和备好的馄饨皮,二层是放置的碗筷,还有一层放置了一些诸如酱油、味精、虾皮之类的调料了。担子中间的结构似乎有些玄机,但现在也不能记起它的具体结构,只是知道如若要起身,则是可以担起的扁担;若是放下,就可将一块木板旋转开放置,成为一个小的操作桌,可以把包馄饨的肉馅、馄饨皮之类的东西放置其上。除了两端的玄机和中间的奥妙之外,当卖馄饨的人挑起担子出发的时候,还要在担子上挂置一个可折叠的馄饨桌和几个可以坐人的马扎儿,以供顾客吃馄饨时使用。

④馄饨担似乎不是终日都在街头巷尾存在,只在黄昏即将到来的时候才开始出现,至天黑后一两个小时撤走。挑着馄饨担卖馄饨的人,一般一日只出来卖一次,可能也是局限于馄饨担的容量,卖馄饨的人把担子里准备好的东西卖光之后,便收拾完回家不再出来了。现在粗略想来,加之准备材料的时间,他每日工作的时间不过五、六个小时,甚是清闲雅致。那时候的我们,从骨子里认为,早餐要吃烧饼油条和稀饭的,午餐一定要吃米饭炒菜的,用馄饨代替白天的正餐尤其是午餐,则是有悖于常人吃饭的规律。况且,馄饨也无法替代米饭炒菜,毕竟那只是一种街头的小吃而已,尝鲜可以,但无论如何不能真正填饱肚子。只有到了傍晚,这一想法则完全改变。晚上的时光在那时是用来消遣的,因此人们不在家中用晚餐,而跑到馄饨担旁边吃馄饨,才是平常之事。不过,对于很多成年人而言,出来吃馄饨,或是陪孩子,或是陪恋爱中的伴侣,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调节,断不可日日吃而使之成为正餐,只是偶尔为之的一种方式。

⑤黄昏时候,馄饨担出现最多的地方,还是各个企业的家属大院,似乎那里的孩子最多,也常有大人看管,久而久之,卖馄饨的也与那里的居民熟识,以至于卖馄饨者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也为带着孩子吃馄饨的大人们所熟知。卖馄饨的“商家”和吃馄饨的“顾客”,真是做到了有效沟通。从这个层面来看,馄饨担的出现,似乎更多是一种文化,而不仅是一个买卖的行为。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馄饨担更是晚间闲暇生活的一种期盼。它既可以给我带来美味,又可以使我在吃馄饨的过程中,与张三家的小孩或李四家的小孩们一起玩耍,成为一种沟通的载体。现在看来,还颇为怀念呢。每每到晚间八点多钟,卖馄饨的人担起担子离开的时候,我们都会热情相送,并嘱咐他明天还要来。因为这个馄饨担不仅担负着卖馄饨人的全部生活,也担负着我们对快乐时光的期盼。

⑥其实,无论对于馄饨担的哪一方人而言,生活就是那样的简单。

( 1 )本文第②段详细描写了每到黄昏之时,我远远望见馄饨担到来时的________心情,阴雨或是其他原因馄饨担没有到来时的________心情;选文前后的对比描写,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对于馄饨担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感情。
(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写道:“一副木制的担子,竟能将一个‘饭店’担在自己身上四处游走。”请你结合句中关键词语,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处“其实,无论对于馄饨担的哪一方人而言,生活就是那样的简单。”一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仿照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

( 3 )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晨迎着朝阳初绽的睡莲,午后柳荫下嬉闹的顽童,傍晚深巷中一声朴实的叫卖……有些人,有些事,或许你未曾遇见,偶然间发现他们突现在你的面前;有些人,有些事,或许你未曾关注,偶然间才发现他们已走进你的心间……
请以“偶然的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的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实情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如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