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B: 《红星照耀中国》是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人的真实生活。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人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写就的科普巨著,这部作品着重描写了昆虫这种渺小动物的“灵性”。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要把这个问题迅速反应给上级有关部门。 B: 我们要不断创造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反对那种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C: 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表演,引来了人们阵阵喝彩。 D: 他的计算机技术非常熟练,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
3、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 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 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 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 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 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 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老师的指引下,使我们意识到亲近文学对于我们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B: 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提升我们学习成绩的关键。 C: 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油田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D: 秋天的野人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应,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B: 虽然刘翔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但医生告诫他不要心急,走路的频率不能太快,而且每天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C: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卫好生存的家园。 D: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道理很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但丁未能获得自己的心上人,才创造出动人心魄的《歌集》与《神曲》;屈原在政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行吟泽畔,才有了伟大的《离骚》诗篇。 ①文学创作正是填充人生缺陷、照亮人生黑暗的理想化表现 ②就得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光源 ③如果人不想忍受黑暗 ④用自身发出的光来照亮世界 ⑤没有照明的光源时 ⑥当世界一片黑暗 A: ⑥⑤③②④① B: ③②④⑥⑤① C: ①⑥⑤③②④ D: ⑥⑤④③①② |
7、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警察的恪尽职守,在于保一方平安;教师的恪尽职守,在于上好每一堂课。 B: 数学老师的指点,令我的头脑豁然贯通 , 一下子就有了解题思路。 C: 《唐诗素描》中的很多篇章,语言表达新颖别致,需要咬文嚼字 , 细细品味。 D: 个别同学盲目相信开卷有益的观点,对阅读书籍不加取舍,结果深受不良书籍毒害。 |
8、 |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________________。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 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B: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 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 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
9、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
10、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B: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牛困人饥日已高”运用互文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B: “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既说明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大,为下文“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铺垫,深刻揭露宫室的罪恶。 C: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在价值方面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宫室掠夺的残酷。 D: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 2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 3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伯牙善鼓琴 鼓:_____________ ②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 乃:_____________( 2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 1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蝶
①一年冬天,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②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③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满地的红。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④院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⑤每写好一张,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就接过去铺在地上。棕黄的泥土地面上,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⑥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⑦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⑧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福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⑨陋室破衣,命运多舛(chuăn,指不顺,不幸),福在哪里?
⑩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循着花香,我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
⑪“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⑫“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写得不好,给大家添点喜气。”老人的声音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⑬“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⑭“大爷,你恨她吗?”
⑮“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⑯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 500 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⑰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⑱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⑲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⑳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支持,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花虽开屋外,福却藏心中。
(选自《思维与智慧
》)
①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②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一把浮灰 , 招呼我们坐下。
( 4 )赏析“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这一标题的妙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处诗歌外,问题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