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邱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家圃/山门圮
B: 我酌油知之/蒙辞军中多务
C: 释担立/康肃笑遣之
D: 当求于上流/其反激
2、

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一群鹅脖子伸得长长的,跑出来迎接。
B: 贾里头一次感觉到,爸爸像一颗老树,风吹雨打全部一一经历,所以泰然处之。
C: 当然,他这种优等生,到哪儿都是抢手货。
D: 银色的公路像一条哈达,逶迤地伸向遥远的地方……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天文数字般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不无动于衷?
B: 兔子泛滥成灾,糟蹋了整个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澳洲绵羊成倍减少。
C: 我市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
D: 经专家团综合评审,遂宁市荣获了“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4、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yú) 慷(kǎi) 引(háng)
B: 奇(jué) 悍(piāo) 鄙(wèi)
C: 腆(miǎn) 伺(kuī) 劣(jiǎn)
D: 盛(zhuàn) 轻(sī) 融融泄(yì)
5、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恿(sǒng) 怪(zhēn) 人迹至(hǎn)
B: 伏(juán) 甲(kuī) 翻来去(fù)
C: 干(hé) 恍(hū) 人声沸(dǐng)
D: 酝(niàng) 抽(yē) 怪不经(yǎn)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梦萦 敦厚 烙印 摇蓝
B: 狂澜 险峻 滋长 宛转
C: 浩荡 屏嶂 发源 连环
D: 体魄 挈机 爱抚 绽开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亮(liáo) 宽(chǎng) 翻来去(fù)
B: 粼(lín) 食(zhuó) 威风凛(lǐn)
C: 帐(péng) 水(qú) 轻怕重(niān)
D: 戒(chéng) 待(nuè) 怪不经(dàn)
8、下面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人来写,突出了花朵儿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活泼可爱。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和“钻”表现了小草的动作;“嫩嫩的,绿绿的”看似不含感情,实际上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同时,“浓”“淡”一对反义词则写出西湖不管在哪种天气和环境,都美妙无比。
D: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句中两个“没有一个不”,运用双重否定极有力地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9、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B: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
C: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D: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和(hè) 案(dǎng) 重其事(zhèng) 吹毛求(zī)
B: 聚(cuán) 袅(nuó) 衣衫楼(lán) 卷浩繁(zhì)
C: 新(cù) 匀(chèng) 犊情深(shì) 鳞次比(jié)
D: 睨(bì) 两(qī) 炙人口(huì) 义愤填(yī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________

②虽乘御风________

③清峻茂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先后顺序描绘三峡之景,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的情怀。
B: 本文第一段介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C: 文章短小精悍,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D: 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珊瑚礁主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珊瑚礁可以明显地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有效地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为海滩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对于每年都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的海岸及岛屿来说,珊瑚礁的这种巨大的保护作用,是人类所不应忽视的。
  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领地。这些礁、岛、滩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海区,仅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类珊瑚岛、礁就有几百个,其中很多都是人类长期居住和人类生产的基地,如:我国的南海诸岛。这些珊瑚礁养育出的动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此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地球的生物圈中,珊瑚礁是一种重要的碳吸纳物。有关研究认为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日益增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均与珊瑚礁日趋严重地被破坏有关。因此,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

(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有关“珊瑚礁”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珊瑚礁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
B: 珊瑚礁能在看来养分不足的水域内养育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C: 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 珊瑚礁还能保护海滩,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 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动物。
C: 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 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 3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南海诸岛就是一种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领地。
B: 珊瑚礁养育出的动植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C: 人类对珊瑚岛、礁天然资源的恶性掠夺,使珊瑚岛、礁受到日趋严重的破坏。
D: 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 4 )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积极保护珊瑚礁,使之成为人类居住与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领地。
B: 保护珊瑚礁是一种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积极有益的措施。
C: 保护珊瑚礁,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D: 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你认为母亲为什么对“跑”和“踩”一类字眼特别敏感。
( 2 )将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 3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母亲为什么要“挡”,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4 )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尝试一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扯出’微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