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柘荣县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C: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 《河中石兽》给我们一个启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矣。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锡萡 晕眩 轻捷 见异思迁
B: 帐蓬 硬朗 拼凑 惊慌失措
C: 诀别 狭隘 烂漫 喜出忘外
D: 侍奉 遮蔽 鉴赏 美不胜收
3、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新(cù) 洞(shuì) 笑(wō) 芽(pēi)
B: 喷(bó) 绳(qiàn) 疲(bèi) 进(lè)
C: 行(wō) 稻(suì) 黑(xūn) 迷(wǎng)
D: 滩(yū) 干(biě) 脱(zhēng) 船(b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B: “半马赛”的起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美不胜收
C: 在他的身上有着大相径庭又对立统一的两种气质:勇武奋进又敏思慎行。
D: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请见异思迁的打你的酱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 。”


A: ①警觉 ②警醒 ③凡事 ④天高地厚
B: ①警觉 ②警醒 ③凡是 ④天翻地覆
C: ①警醒 ②警觉 ③凡事 ④天翻地覆
D: ①警醒 ②警觉 ③凡是 ④天高地厚
6、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删去“超”或“左右”)
B: B.通过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的《人生自由境界——郦波品诗词与人生》专题讲座,使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了经典词。(删掉“使”)
C: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改为“电子产品”)
D: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名气如何,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7、

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形(qí) 责(jié) 文绉绉(zhōu) 眼(yì)
B: 胡(zī) 黑(yǒu) 一绺绺(liǔ ) 首(hàn)
C: 直(chuō) 解(pāo) 惑(yòu) 画(mó)
D: 留(zhì) 然(càn) 祖母(shù) 背(jí)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为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 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C: 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D: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9、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
B: 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 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 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伫立遥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C: 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湖①道中
风迥②五两③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注释】①阳湖:今江苏常州 ②迥:动词,指风转动“五两” ③五两:古测风仪,以鸡毛五两系于竿顶,用以观察风力、风向的变化。

( 1 )第四句中“冶红”“ 妖翠”分别照应了什么景物?

(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 ② 所听褒贬,辄加详研(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 3 )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 1 )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芭蕉花”的一件怎样的事?概括回答。
( 2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划线词蕴含的情感。

①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②我到母亲的床前。

( 3 )以下两个句子出现在文中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①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②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 4 )文末“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疑问,含意隽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1 )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________。
( 2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 3 )【甲】【乙】两段写景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找出方位词。
( 4 )【甲】【乙】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痛彻心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