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靖江,总是见异思迁 , 很难作出决定。(这句话中成语运用正确)
B: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自然”指“理所当然”。)
C: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
D: “纯粹”“伟大”“温柔”“深浅”,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2、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B: 手指/沾了血和灰
C: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D: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3、下列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瓦(lì) 愧(zhuò) (tuí)唐 绥(jìng)
B: (zhī)粉 (jié)问 (hē)斥 (shǎng)午
C: 杀(lù) 尴(gà) (sā)网 憧(jǐn)
D: 狼(jí) (pán)跚 颠(pèi) (tí)防
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转 贮蓄 恍然大悟 锲而不舍
B: 缥缈 侍侯 大庭广众 无可耐何
C: 侦辑 高粱 麻木不人 人迹罕至
D: 弛骋 怂恿 海市蜃楼 浮光略影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xĭng) 奋(kàng) 旋(wò) 无人问(jīn)
B: 皱(zhĕ) 默(jiān) 裂(jūn) 风雪途(zài)
C: 连(qiáo) 然(mò) 农(yàn) 词夺理(qiǎng)
D: 望(liáo) 寒(jìn) 追(sù) 然而止(jiá)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籍 妯娌 惊心动魄 殚精竭虑
B: 阻遏 推祟 摩肩接踵 精疲力竭
C: 泄气 浩瀚 锐不可当 鹤立鸡群
D: 缅甸 坠落 杳无消息 张惶失措
7、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
A: 普利策奖
B: 诺贝尔奖提名
C: 安徒生奖
D: 诺贝尔奖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爸在部队工作,妈妈在家里任劳任怨 , 从不叫苦。
B: 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信息
C: 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D: 笑能治病,但也要有一个限度,恰如其分。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大笑。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是一片真心,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
B: 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C: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D: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 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 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 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上阕围绕“异”字,从 三个方面,表现了边陲之孤寂荒凉的景象。

( 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醉翁亭记》,按要求完成后面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筹:喝酒用的酒杯
C: 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好的树木
D: 醉能同其乐,醒能以文者,太守也 述:记述
( 2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烨若神人
B: 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足肤皲裂不知
C: 太守与客来饮此 然侍卫之臣不懈
D: 山间四时也 将军岂愿见
( 3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采用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由远到近的写作方式,介绍了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第二段通过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变化,来抒发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快乐心情。
C: 第三段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的场面描写,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D: 太守醉能述以文的原因:一是爱好文学,闲来无事而作;二是借助文章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 4 )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雨》,完成小题。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 1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大嫂,写出了她________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 ,写出了她宽容豁达的性格特征。

( 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三幅美丽的图画

( 3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又为什么“并不落寞”?

( 4 )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赏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古蜀栈道
刘小方
①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②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选文有删改)

( 1 )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

( 2 )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 3 )第三段划线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 4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古蜀栈道由连接关中与汉中的米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连接汉中与四川的金牛道、陈仓道和荔枝道组成。
B: 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如果从巴蜀来关中,或由关中入四川,都必须先穿越米仓山、大巴山脉,然后穿越秦岭这道屏障。
C: 古蜀栈道中的褒斜道,其南北起点分别为秦岭南麓褒城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和秦岭北麓眉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
D: 由于古蜀栈道的通行,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温暖,来自圣洁的心灵;温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温暖,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温暖,是每一个人的渴望。长妈妈买的《山海经》温暖了鲁迅,父亲穿着黑布马褂的肥胖背影温暖了朱自清…予人温暖,自己也更温暖。

请以“________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笑谈一纸风华的缠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