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南京市南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_______的名言。( )
A: 张载
B: 朱熹
C: 程颐
D: 王守仁
3、选出下列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字子美,晚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B: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孟德,唐代诗人。
C: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D: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小说反应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4、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安静。)
B: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高邈:高而远。)
C: 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造访:制造。)
D: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是哪一项( )
A: 题/撩/劲/取/手蹑脚
B: 宏/快 雕/丝 制/张/坦荡如
C: 踌/田 然/纯 亮/爱/销声
D: 热/形/改/术 吹/气喘
6、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度)
B: 树林阴(遮盖)
C: 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D: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
7、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 那场面十分壮观。
8、下面朗读节奏与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B: 假如/是一只 ,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C: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舞着/
9、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 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 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 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10、

下列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C: 出租车司机们已经从敲竹杠、乱收费上升到参与赌博、盗窃等犯罪活动了,其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多捞钱。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 1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 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人和/阡陌交
B: 百废具/若无德之言
C: 观夫巴陵胜状/ 同者何人
D: 乃重岳阳楼/邹忌八尺有余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满目萧/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 多会此/骈死槽枥之间
C: 居庙堂高/沿河求
D: 增旧制/真无马耶
(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②段描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以情 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B: 第③段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第④段描写阳光灿烂的画面,赞美作者“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C: 第⑤段笔调激扬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D: 选文是一篇散文,文词简约,字句精炼,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 4 )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傅雷家书(节选)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偏于
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
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求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 1 )文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扎特是音乐家,傅聪从事音乐工作,与傅聪谈莫扎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
B: 谈论莫扎特的艺术特色,引导傅聪用心灵去体会作者的创作,与作者产生共鸣。
C: 肯定傅聪对莫扎特的了解,对傅聪的弹奏水平与莫扎特一致感到高兴。
D: 教育傅聪对艺术既要有感性认识,又要有理性认识,还要有感情深入。
( 2 )联系全文,请说说“共鸣”的含义。
( 3 )本文是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耐人寻味,深切感人。和一般的讲道理的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 4 )读了本文,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幼年

张充和

①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而外还有什么更亲的人。

②在花园里,我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戴在我的四条短短的发辫上,因为花园里没有镜子,我只得向地上看我的影子,只见每个牛角似的发辫上面添了一朵花的影子,我欢喜得直跳起来。

③我跑到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对我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哪里了?”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来,在手杖上刻了一道痕,又对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高。

④书房窗外有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不时落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王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被我瞒过去了。

⑤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这一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啦啦”一阵响,桐子都落了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哪知她还笑了一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⑥葡萄架下有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让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诊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一看电报就老泪横流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她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乖乖,你从此就要做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的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另外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了。”

⑦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高出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是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是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是生我的,叫做“母亲”,因为她们都是爱我的。

⑧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高声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 1 )文章写了幼年时期的“我”与祖母之间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 2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的语气又有什么不同。

原句: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改句:孩子,不要到丛草里去,毒虫多!

( 3 )阅读第⑤段,简要分析画线句中“啊”和“呢”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 4 )第⑥段中祖母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又为什么对我说“你不要哭了”?
( 5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如果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的回答是‘祖母’”,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从行文结构看,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意外的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的诗朗诵《相信》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人说,这场战斗中国一定赢。我信,因为我们这代人对胜利并不陌生:1998年的抗洪、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汶川救灾、2014年抗击非洲埃博拉,一次次抗争,把我爱的人,挺立在灾难面前,一代代接力,让爱我的人,在复兴之路上薪火相传。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因为这条路上写满了一行字——中华民族,相信中国人的力量吧!”是呀,相同的灾难我们经历过,也战胜过,此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更有信心战胜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任性是放纵青春的骄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