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闽侯六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
2、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
A: 杜甫
B: 黄庭坚
C: 苏轼
D: 贾岛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终会拥抱大海。
B: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 , 这是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4、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
B: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C: 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啦。
D: 聪明的莱芜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莱芜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5、下面几句话是按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②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④⑥③②①⑤
C: ④⑥③①⑤②
D: ④③②①⑤⑥
6、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制裁 遵循 眼花缭乱 形消骨立
B: 脏物 濡养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C: 赞誉 秘诀 鸠占鹊巢 断章取义
D: 绸缎 冠冕 一代天娇 自惭形秽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隐秘 慷慨 拌脚石 漠不关心
B: 训诫 笼罩 绿茵场 精益求精
C: 突兀 喧腾 黄粱梦 沾轻怕重
D: 帐篷 遗撼 薰衣草 刨根问底
8、“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句中作者用了两个德语单词,其用意是( )
A: 表现少年鲁迅很有学问。
B: 表现少年鲁迅对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喜爱依恋之情。
C: 表现少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格。
D: 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及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可奈何之心境。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地铁3号线建设完成后,岳麓区和沙县两区域将会豁然贯通了。
B: 共享单车鳞次栉比地停放在划定的区域内,成为了城区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C: 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D: 毕业晚会上,即将离别的同学们面面相觑 , 眼里满是不舍的泪水。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yān) 呜(yè) 乎不同(jiǒng) 然入梦(hān)
B: 污(huì) 恶(zèng) 人不倦(huì) 忍俊不(jīn)
C: 愧(zuò) 琐(wěi) 怏不乐(yàng) 息凝神(bǐng)
D: 悔(chàn) 可(hán) 为人知(xiǎn) 气冲牛(dǒ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1 )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 比喻成“霜”?
(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3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狗喻

卫灵公【1】怒弥子瑕【2】,扶笞【3】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4】曰:“瑕也怼【5】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6】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7】焉。其何敢怼乎?”公曰:“也!”

【注释】【1】卫灵公:古君王。【2】弥子瑕:人名。【3】扶笞(chī):用鞭子打。【4】祝鮀(tuó):人名。【5】怼(duì):怨恨。【6】葸葸然(xǐ):害怕的样子。【7】旷:落空。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日/不敢入朝
B: 瑕也/怼乎
C: 主人怒/而扶之
D: 其/何敢怼乎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出________ ②朝________ ③然________

( 3 )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

②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

( 4 )根据全文,你认为卫灵公该不该说“然也!”这句话,请说出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邂逅霍金

葛剑雄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自己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⑪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⑫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⑬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注】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患有肌萎缩性脊骨光侧索硬化症。《时间简史》是他的科普著作。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

( 1 )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未见霍金前,________;见到霍金时,________;回味思考后,________。
( 2 )“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久别的人”,文章的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
( 3 )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 4 )文章结尾:“……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你是如何理解的?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愧疚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一句的表达效果。

( 3 )“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此句中的“艰辛”和“欣慰”是作者的直接感受,在文中作者分别针对哪些事有感而发的?

( 4 )“我”的文学创作离不开母亲的多次发自内心的真诚鼓励,请在文中找出母亲鼓励“我”的话,并写下来。

( 5 )阅读文章第⑧~⑱段,列举出“我”在文学道路上的诸多经历。

( 6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这是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一句妙语,作者将这句永远铭记在心的话在文中多次重复,并拟为文题,有何用意?

( 7 )作者的文学之路坎坷不断,当然是有母亲的真诚鼓励,他最终取得成功。回眸成长历程,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是谁给了你默默的帮助和温暖的支撑,你寻到前行的希望和勇气?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鼓励你的一件事。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ぉ定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