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龙岩市第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燥 辫子 吞噬 语无伦次
B: 稠密 惶恐 晶萤 深恶痛绝
C: 凛冽 震悚 遗撼 不可捉摸
D: 闲暇 取缔 深宵 锲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
C: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yíng)联 追(shuó) (cù)新 扣人心(xián)
B: 婆(suō) (chǎng)戒 (chuō)穿 (lǐng)然生畏
C: (chēn)怒 (qiè)意 (guī)宝 (zī)孜不倦
D: (zhāo)唤 山(luán) (shà)那 (kǎn)侃而谈
4、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 两岸连山,略无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 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 诗句“残花落尽见流莺”写的是初春的景色。
C: 以号相称,自古就有,文题《梁甫行》中的“梁甫”即是这种称呼。
D: “采薇”一词出自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后比喻隐居不仕。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 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章)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B: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译: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列子《杞人忧天》)译:祀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
D: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译: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8、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有种乎!”

A: 亡:死亡
B: 笞:用竹板打
C: 并:一道,共同
D: 宁:难道
9、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20世纪20年代起,闻一多就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进行了整理研究。

②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剔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③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闻一多。

④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名主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⑤是谁编撰了《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A: ①⑤③②④
B: ⑤③①④②
C: ⑤①③②④
D: ①⑤③④②
10、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 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 1 )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 2 )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1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为鞍马/东买骏马
B: 朔气金柝/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 对镜花黄/昨夜见军
D: 能辨我是雄雌/尔敢轻吾射(《卖油翁》)
(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唯闻女/叹息
B: 壮士/十年归
C: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 安能辨/我是/雄雌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 )联系全诗,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嗜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讨论

10%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

18%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技育婴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关、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 1 )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 “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 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 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 2 )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 3 )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药费

老母亲病后,药费开支越来越大,我在机关上班,挣的也是有限的几个钱,每月为母亲买药已成了不小的负担。

那天,乡下的大哥进城来了。他主动提出要与我分担母亲的药费。我一听就急了,当年为供我上大学,大哥多次忍痛放弃了当兵、招工的机会,自愿留在老家务农照顾二老。如今,我整天体面地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享福,大哥却像头老黄牛一样在老家默默地劳作,替我尽孝。再让他分担老人的药费,我怎能心安!

大哥见我急了,红着脸喃喃道:“俺如今也有钱了……”没等大哥说完,妻子抢过话头:“你有钱是你的,俺有公费医疗本,买药不用花自己的钱……”听到这话,大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月末,我回家给母亲送药,到家后母亲对我说大哥已给她买药了。我埋怨母亲怎能让大哥花这个钱,母亲含着泪朝我摆了摆手:“唉!你们都是孝子啊…那天你大哥从城里回来后,找人打听清楚了公费医疗是怎么回事了。你不愿让他花钱是好心,可你想过没有,对老人尽孝的事,大哥的落到兄弟后面他该是什么样的心呀……”

为了不让大哥负担母亲的药费,同时也解除他的内疚心理,在妻子的建议下,我拿出了2000块钱交给母亲,向她说出了妻子的“计谋”,母亲含泪点头。

第二天早晨,在我回城前母亲强作欢颜将我和大哥叫到床前,说:“那年俺有一对值钱的手镯,这年头也不时兴了。前几天俺托人卖了2000块钱,给俺买药先用这钱,往后你俩也别给俺买药花钱争执了……”母亲的话没说完,大哥将嘴角的劣质烟猛吸了两口,脸庞上滚落下两颗硕大的泪。

回到城里,我脱下外衣到洗漱室洗脸,听到外屋的妻子一声惊叫。原来她从我外衣的口袋置提出了一大把面额不等的票子,我接过来数了数,整整500元。闻着票子上那熟悉的劣质烟味,我泪如泉涌,这是大哥偷偷放进我口袋里为母亲买药的钱呀……

(作者李燕翔,有删改)

( 1 )文章的标题是“母亲的药费”,说说以此为题的好处。
( 2 )文章前面写大哥“红着脸喃喃道:俺如今也有钱了……,”,后面又写大哥“将嘴角的劣质烟猛吸了两口”“票子上那熟悉的劣质烟味”,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 3 )文中的“我”每月为母亲买药已成了不小的负担,为什么还要争着与大哥付母亲的医药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很久以前,有一个被称为“千镜屋”的地方。
一只快乐的小狗听说了这个地方,于是决定前去参观。当它来来到房门口时,它高高地竖起耳朵,欢快地摇着尾巴,从门口往里张望。使它大为惊讶的是,它发现有1000只欢乐的小狗也在像它一样快速地摇着尾巴。它灿烂地微笑着,回报它的是1000张热情、友好的灿烂笑脸。离开房屋时它心想:“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经常来参观。”
另一只小狗,它也想参观“千镜屋”。它可远不及第一只小狗那么快活,所以,它慢吞吞地爬上台阶,然后耷拉着脑袋往里看,一看到有1000只小狗不友好地盯着它,它便冲它们狂吠。镜中的1000只小狗也冲着它狂吠,这把它给吓坏了。离开时它心想:“这真是个恐怖的地方,我再也不会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把眼泪流完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