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也许有碑文可查,可惜那时候我没有读过《碑板广例》之类的书,对于石刻等等不怎么热心,以致熟视无睹。 B: 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洼处,彼此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C: 本刊将洗心革面 ,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2、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B: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
3、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是“五经”之一。 B: 中国古代文体中的“记”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如《桃花源记》《核舟记》。 C: 立春、清明、芒种、处暑、白露、冬至等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名称。 D: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盟(méng) 血清(xuè) 巨额(é) B: 遗嘱(shǔ) 渗透(shèn) 挪威(nuó) C: 颁发(fēn) 即日(jí) 首届(jiè) D: 仲栽(cái) 拔款(bō) 利息(xī) |
5、 | 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对朋友说的一段话,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 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②同时,还要请你发挥同学积极投稿。③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④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6、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ùn 烘托hōng 发髻jì 花苞bāo B: 静谧mì 唱和hé 高邈miǎo 莅临lì C: 粗犷kuànɡ 看护kàn 水藻zǎo 娇媚mèi D: 酝酿liáng 干涩sè 薄雪bó 徘徊huí |
7、 |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20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周作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周亚夫军细柳》就出自三十篇的“世家”篇。 C: 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是近体诗,通常有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 夸张修辞手法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如“他酒还没沾唇,就醉了”。 |
8、 |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字有错误的是( ) A: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 B: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 C: 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觑:看。 D: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级有关部门针对目前禽流感发展的现状,要求各学校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海棠(táng) 戛然而止(jiá) B: 羁绊(jī) 登时(dēng) 陨石(yuán) 风雪载途(zài) C: 凫水(fú) 怅惘(wáng) 山麓(lù) 豁然开朗(huó) D: 凋零(diāo) 家眷(juàn) 沼泽(zhǎo) 窈窕淑女(zhào)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
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 1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 3 )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 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 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 )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 禽 鸟 何 知 而 钟 情 若 此 ( 5 )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 )《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启示:________ |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她想。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 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我”想吃螃蟹——①________——②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③________
( 2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①“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②“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①“…… 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某种传递的组织者、参与者,现在你依然还在进行着某种传递,将来你也还会继续把某种传递继续下去。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传递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