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齐河县赵官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企业家应该像军事家一样,具有沉着的心态、超人的智慧,这样才能出奇制胜获取胜利,打败竞争对手。
B: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C: 楼市新政“营业税2改5”发布10天来,我市二手房交易持续火爆,买家慷慨解囊 , 楼市屡创天量,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深圳二手楼市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D: 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 他非常着急的问道:“怎么了,你?”我看着他那样子,扑哧的笑了起来
B: 中国电视银屏上首个青年公开课节目《开讲啦》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们的好评
C: 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它的前面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驻足观看,纷纷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D: 尼采说过,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3、小明特别关注《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收集了以下信息。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多次修订、讨论,写作组拟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1年)》提纲。
B: 大家认为深圳读书月开展 20 年来,有效促进了深圳市民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国全民阅读风潮。
C: 通过向读书月各主要承办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使他们了解各相关单位在活动组织及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
D: 正因为这一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崇尚读书、热爱读书已成为当今深圳人的新风尚。
4、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的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苦头,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B: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滥用繁体字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C: 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游览者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功伟力。
D: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客服困难的信心。
6、

对下列文字表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0年,国务院设立了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在此前惊爆陕西渭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重现“江湖”的背景下,此举措既是决策层打赢食品安全“战争”的决心表露,也表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痛下决心,成绩是明显的。比如,“毒饺子事件”发生两年后,日本民众开始重新接受、购买中国食品。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抽检数据以及日本花生协会的反馈表明,一年来,他们在中国花生的进口业务检测中未发现严重质量问题,确实感受到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成效。日本食粮新闻报道认为,“中国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将得到全面提升。”

A: 陕西渭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重现“江湖”,表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B: 国务院设立了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表明决策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 日本民众开始重新接受、购买中国食品。一年来,他们在中国花生的进口业务检测中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D: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痛下决心,成绩是显著的。
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条目字、词、短语等,共69000余条。

②对于学生应不应该参加社会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分歧很大,让人。

③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

A: 包括 莫衷一是 只有
B: 囊括 无所适从 只有
C: 包括 无所适从 只要
D: 囊括 莫衷一是 只要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D: 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 缭绕 荡漾 歇息
B: 环绕 荡漾 栖息
C: 环绕 飘扬 歇息
D: 缭绕 飘扬 栖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鹧鸪天・咏渔父

〔宋〕王质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 1 )上阙中“飞”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船儿的________特点,又表现了渔夫________的心情。
( 2 )下阙中词人感慨“这些快活有谁知”,你觉得“这种快活”蕴含了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答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石上(发布)
B: 以其境过(凄清)
C: 往来而不者(断绝)
D: 游人而禽鸟乐也(离开)
( 2 )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记而去

A: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醉翁亭记》)
B: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 唐人尚未盛为(《活板》)
D: 何陋有(《陋室铭》)
( 3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 【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 【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 4 )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 1 )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8个字)

①篡改歌词,欺负大华——②________——③母亲去世,遭受欺负——④________——⑤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 2 )大华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这个细节表现了大华怎样的心理?

( 3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②夜里,我一个人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 4 )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照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5 )“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盲点(节选)

第一幕:女孩家。

(舞台灯光亮。)

(一男一女亲近地对坐着,男的手拿一本娱乐杂志,翘着腿,悠闲自得。女的手握化妆盒,兀自认真地描眉弄唇。远处,一个女孩静静地坐着,小心翼翼地抚摩着一本相册。)

男:哈哈!……亲爱的,给你读段笑话?

(女的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继续化着妆。)

(男的读笑话给女的听,男女同时大笑。)

男:哎?思雨呢?

女:你那宝贝女儿啊?还不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连晚饭都不吃,我看啊,她是一心想绝食跟着老头子一块儿去!

(男的放下杂志,起身走向女孩,女的继续化妆。)

男:思雨,怎么又没吃饭?

思雨:爷爷不也没吃吗?我要和爷爷一块儿吃!

(思雨把相册抱在胸前,男的突然夺过相册,摔在地上。)

男:你爷爷已经死了!你还想他干吗?

思雨:爷爷,爷爷……

(女孩哭着蹲在地上摸索着,好一会儿,终于摸到相册,怜惜般地抚摩着。)

思雨:都是因为你们!你们为什么不给他饭吃?为什么不给他找医生?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爸!您也是一个儿子啊!你就这么忍心?

男:思雨,你爷爷是癌症晚期,已经没救了,再说,家里也没有钱给他找医生……难道我想让他死?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思雨:没有办法?哼!你们大人就是会撒谎,你说你没有钱,那个女人的化妆品都是哪来的?你说你难过,那爷爷死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掉过一滴泪?为什么还整天和那个女人说说笑笑?

男:思雨,你还不懂!

思雨:是,我不懂!我不想懂!……我不想听见你说话!你出去!

男:思雨……

思雨:出去!

(男的摇摇头离开,走到还在化妆的女人面前。)

男:你也去劝劝她,毕竟你现在是她妈妈。

女:妈妈?她哪里把我当成她妈?我看她倒像我妈!

(女的放下化妆盒,愤愤地朝女孩走去,男的继续看杂志,不时地叹几口气。)

女:思雨啊,你想你爷爷,可是你不能不吃饭啊!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挑肥拣瘦,嫌这嫌那,否则对皮肤不好,瞧你这皮肤粗糙的!

(女的伸手摸思雨的脸,思雨挥手挡开。)

思雨:不用你管!你又不是我妈!

女:哎?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好心当作驴肝肺!

思雨:你好心?哼!你有好心留着给我爸吧!别装模作样了,你也给我出去!

女:让我出去?去哪儿?这家现在是我的,我想住就住,不想住就走,你也别不知好歹,别以为你爸宠你,告诉你!你爸他也得听我的,我说个一,他不敢说二!……思雨啊!别跟你那个妈学,到最后并得凄凄惨惨,人财两空!

思雨:我妈怎么了?我妈比你好一千倍,一万倍!你就是一个贱女人!

女:你还敢骂我?你反了你?你这个死瞎子,给我滚!滚出这个家,永远别再回来!

思雨:哼!

(思雨抱着相册,踉踉跄跄快步往外走,男的起身。)

男:思雨,你上哪儿去啊?

(思雨不停,继续往前走,思雨下台!)

女:让她走吧!她这么大人了,不会有事的!

男:可是她的眼睛……

( 1 )文章多次提到“一本相册”,“相册”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
( 2 )“盲点”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的不能引起视觉的一点,本剧题目“盲点”该怎样理解?
( 3 )选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4 )试分析选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