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张家口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缈/护/鳞次栉 根问底/头鼠窜
B: 落/眼 落/大临头 为人所/峦叠嶂
C: 密/怪 大/狼为奸 见异思/疮百孔
D: 型/样 嫌/贯满盈 外强中/埋头苦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工程队经过整整一个暑假的抗震加固,把我们的学校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B: 选择最有切身感受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 我们要开展深入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塑造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D: 通过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进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愿望成为现实。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B: 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人生,最重要的节点,是开始和结束,当这起点和终点连接在一起,人生的真蒂刹那洞明,人生的滋味铺天盖地。
B: 近年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屡屡发生。防犯校园欺凌,应该将“精神损害”作为构成要素,在司法认定中体现适当权重。
C: 今年中国的楼市可谓“剧情很丰富,段段很戳心”。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抄的”。
D: 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
6、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田/育 取/根深固 相形见/弄巧成
B: 年/待 褒/针时弊 如法制/越俎代
C: 据/令/奔走呼 丢三四/大大
D: 伤/气/心沥血 堂大笑/一而散
7、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欺(mán) 俐(líng) 恐(xià)
B: 梧(kuí) 赔(cháng) 乞(gài)
C: 下贱子(pī) 洋(yì) 肩(kǎn)
D: (lù) 咳(sòu) 契夫(hē)
8、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10、《水浒传》中( )人称孝义黑三郎。
A: 武松
B: 宋公明
C: 吴用
D: 卢俊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灈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1 )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 毒之乎/猛浪奔(《与朱元思书》)
B: 几死者矣/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C: 今吾嗣之十二年/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悍吏来吾乡/ 良田美池桑竹属(《桃花源记》)
( 2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

( 3 )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 4 )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①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④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原文有删改)

( 1 )文中第①段“有学问的笨伯”具体指哪一类人?

(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其作用。

( 3 )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 4 )结合本文观点,联系以下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问和智慧”。
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节选自季羡林《成功》)

阅读下文,的哈问题

妈妈,点灯

①我记忆里的第一盏灯,是用一个短粗的墨水瓶做盛器,里面注满柴油(我们称之为“洋油”),一根棉线做成的灯芯穿过白铁皮做的灯柱。这种灯通常是怕风的,为了省油,灯芯拨出来很短,远处看去,真的是“一灯如豆”。后来有了罩子灯,灯体是细腰玻璃的,灯头可以手动调整亮度,灯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子,亮度增加不少,也不怕风吹了,但费油,一般人家不舍得用。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类似古老“陶豆”的油灯。当时燃油奇缺,因此,只做了这么一盏油灯,而这盏灯也就成了一家人活动的中心。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这盏灯首先在堂屋的桌子上亮起。做晚饭时,这盏灯放在厨房的锅沿上。吃晚饭时,这盏灯放在餐桌上。晚饭后,这盏灯就回到母亲的床头。

③简单说,这盏灯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床头。

④卧室里两张床,母亲一张,父亲一张。几个孩子分别跟父亲和母亲睡在一起。往往是最小的孩子跟母亲睡,最大的孩子跟父亲挤。晚饭后(通常没有晚饭),母亲从餐桌或厨房把灯端到她的床头桌上,一家人的活动重心也随之转移。那盏灯像灯塔一般,引领孩子们各自归航。等孩子们都睡下,母亲便把油灯吹熄。很少有燃着油灯闲说话的时候,不干活便不点灯,闲说话可以黑灯瞎火地说,不碍事。

⑤通常从半夜开始,陆续有孩子被尿憋醒。“妈妈,点灯。”起夜的孩子首先要把母亲叫醒,只有叫醒母亲,灯才会亮。只有灯亮了,才敢起床下地。母亲通常一叫就醒,然后起身,划燃火柴,将油灯点亮。起夜的孩子光屁股下地,在微弱的灯光下匆匆撒完尿,再匆匆钻回被窝里。有时候孩子撒尿的工夫,母亲已经睡着了,燃着的油灯就那么一直亮着。父亲最看不得这种浪费,会大声叫醒母亲,“熄灯!”母亲再起身,将灯吹熄。

⑥如此点灯吹灯,每个晚上总要有一两次吧。夏夜还好一些,本来夜就短暂,再加上月亮好的夜晚,母亲点灯的次数会少很多。漫漫冬夜最熬人。孩子们早早睡下,早早被尿憋醒。喊完“妈妈,点灯”,却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出来。这时候,母亲就要披衣起来,一个个催促。如此一番折腾,母亲早已清醒了,等孩子们爬回被窝,她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发会儿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重新睡熟,才将灯吹熄。

⑦怎么说呢,小时候从没有体会过母亲的辛苦,只觉得喊一声“妈妈,点灯”,母亲床头的那盏灯就会像被施了咒语的阿拉丁神灯一样,光明瞬间就会到来。至于光明是何时逝去的,从来没费心考虑过,母亲自会安排。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何时向母亲发号施令,母亲都不会让你失望。事实上,由于孩子太多,加之白天劳累,母亲也有睡得很沉的时候,怎么喊也喊不醒。不过,这样的时候在记忆中也没有几回。

⑧有一次,尿急,做梦找厕所,就在准备畅快之时,突然惊醒。连喊了三声“妈妈,点灯”,母亲睡意蒙眬中应了一声,并没有起身,随后又沉沉睡去。实在憋不住了,独自下床,出去找厕所。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月光如水般倾泻进来,院子里亮堂堂的。站在一颗刺槐下,对着树干激越地喷洒。有月光的夜晚,乡村愈加显得寂静,连虫鸣都那么幽微。越安静便越觉得可怕,仿佛每一处阴影里都隐藏着幽灵。一边撒尿,一边身上就起了鸡皮疙瘩。就在越想越怕、准备收家伙跑路之时,一回头,窗户上映现出灯影,母亲已把灯点亮。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

( 1 )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第⑧段的景物描写通过明亮的月色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和________,烘托了“我”当时的________心理,突出妈妈点灯带给“我”的安全感。
( 3 )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4 )为什么说“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
( 5 )“妈妈,点灯”在文中出现多次,请分别简述“妈妈,点灯”一句在第⑤⑥⑦段中的表达作用(从内容角度)。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我们不再那么胆小害怕,我们长大了;在老师的默默关怀下,我们不再那么懵懂无知,我们长大了。在各种狂风、暴雨、惊雷、飞雪的考验下,我们日益坚韧、顽强,我们的羽翼渐丰。成长是舍弃的过程,更是吸纳的过程,而陪我们成长的,是亲人,是万物,是某种精神与行动……

请以“______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老师、同学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喝醉醉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