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弋阳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北京近期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分数从150增加到180分,英语从150分减少到100分,2016年英语科目的高考改革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最优成绩进入高考成绩。方案中英语与语文分数________,________着社会的神经,_________了国人大讨论。此次对英语考试权重的削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英语热”的首次降温。在各地陆续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都拿英语“开刀”。

A: 此消彼长 牵动 引发
B: 此长彼消 牵动 引发
C: 此消彼长 引发 牵动
D: 此长彼消 引发 牵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有关专家预测,仅在中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B: 只有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C: 校长在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抓实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D: 阆中古城的旅游从业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正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 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
D: 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勉、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航道上翻沉后公安、航道、海事等社会船舶陆续抵达开展搜救。(在句末加上“工作”)
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去掉“随着”或“使得”)
C: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删除“和培养”)
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去掉句中的“如果”。)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开阔心胸,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
B: 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听到我获奖的喜讯后,一向稳重的爸爸也不能自已 , 欢呼起来。
B: 大家对我们公司的新产品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出,我们一定洗耳恭听
C: 我们写作时要抓住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让文章生动起来。
D: 从冰雪融化到燕子翩飞,从佳木繁阴到北雁南飞,大自然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舍弟太过顽皮,打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对她的确放纵了些,以后一定严加管教。
D: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落款时却出了差错,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8、

以下对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他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C: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的奴仆。
D: 《水浒传》中的武松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终被逼上梁山。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斗杀西门庆、误入白虎堂、血溅鸳鸯楼。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B: 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C: 王维对于这样的阳关,只是缠绵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您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钟南山笑道:“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B: 汪曾祺提出,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C: 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于音乐性。
D: 自列编以来,靖江舰出色完成了奥运安保,实战扫雷,蓝鲸演习等重大任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较。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 1 )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行 尝:曾经
B: 叩头曰 谢:道谢
C: 乃言曰 徐:缓缓地
D: 其性如此 度:气量
( 2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B: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C: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D: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个丢了牛的人,认为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的。
B: 认牛者觉得自己愧对刘宽,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
C: 州里的人都很佩服刘宽不跟认牛者计较。
D: 刘宽的夫人故意让婢女弄脏了刘宽的朝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润雨

郑若瑟

①室外讨厌的绵绵阴雨,增添我几分烦躁,时已接近黄昏,该是妻下班、儿放学来医院探望的时候,这是一天仅有的聚会,可得到片刻的幸福感。老天不作美,恐怕盼了整天的希望又落空了。不过,娇妻爱儿就是冒雨而来,我也会嗔怪:雨淋伤风感冒,不值得。

②整天看到的是不顺眼的各式病人,碰到的是冷漠的医生护士。房中的来苏水味太刺鼻,谁说入芝兰之室久之不闻其香,但房里的药味却越来越浓重,令人欲呕,特别是心绪烦时。很想到房外去吸点新空气,可是,躺在床上身不由己。

③同房是个被电触的儿童,做了多次手术,切去了坏死肉,植皮补伤口。除了吃和睡就是痛楚的哭声,护理他的父亲整天陪流泪,恨不得把爱儿的痛楚移在他身上,就是再加十倍,他也乐意接受。他买了不少玩具,讲了不少神话离奇故事,企图减少爱儿的哭声。虽然帮不了什么忙,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做。

④今天要做大型手术,得输血。因为多天来医药费用太多,他再也付不起买血的钱,要求医生把自己的血输给儿子,医生见他虛弱,怕引起虚脱,他跪下求医生,只要医好儿子,自己就是死了也不悔。窗外雨势渐猛,簌簌地溅落下来,打在隐约在灰暗中的建筑上,打在形色匆匆的雨伞上。

⑤天下父母心皆同,这是天性。自己又何尝不是。对儿子的爱心唯天可表,剖开来是十足真挚、毫无半点虚假。就是现在有病住院,也渴望能睹儿子一面,仅仅片刻相晤,也是感到心满意足,超值安慰。

⑥“父亲无微不至呵护儿女,随处可见。儿子回报年老父母的孝行,相对起来,有一半就叫人赞不绝口。”我摇摇头感叹,心中浮上内疚。

⑦自从自己能够独立经营,自讨生活,且稍有发展后,对没有给他传下财富的老父亲看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气,父亲唯唯,不敢吭声。

⑧难道天下做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报孝敬吗?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待我么?我陷入深思。

⑨“今天稍好些吗?”父亲低沉而亲切的声音阻断了我的思路。“孙儿今天功课紧,天又下雨,暂不来,明天会来。”父亲像犯罪似的小声安慰。父亲知道孙儿没来,我会郁气,胡乱发泄。他会像犯错的学生一样,任由我训责,只要我心绪平静,他什么都不介意,甘心充当替罪羔羊。

⑩“爸,没关系。”他一改口吻,“多亏你老人家冒雨而来,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情有别。”父亲一愣,接着是泪下如雨,比窗外还大粒。

( 1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病房里两对父子的故事。
( 2 )联系全文,写出第①段“嗔怪”一词所包含的“我”的情感。
( 3 )文中的我对待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 4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5 )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1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结合语境,分析好吃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 3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 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读了《拜见母亲大人》,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平时尽力照顾父母的生活细节?请你自拟小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死而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