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庆阳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该句中的“仿佛”是动词。
B: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该句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C: “心有灵犀”是主谓短语,“浩荡离愁”是偏正短语,“留存下来”是动宾短语。
D: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是纯粹描写景物的句子,和抒情没有多大关系。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他(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小说感情真挚,《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
C: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钱钟书,《老王》作者杨绛的丈夫,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等。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指的是( )
A: 男子的配偶
B: 妻子儿女
C: 妻子和儿子
D: 妻子的儿子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喜出望外
B: 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 , 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D: 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6、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 1 )如环( )
A: 鸟百啭
B: 不平则
C: 百家争
D: 一鸣
( 2 )潭中鱼可百头( )
A: 问渠哪得清如
B: 先生不知何人也
C: 封官
D: 高可二黍
( 3 )水清冽( )
A: 怨天
B: 无耻之
C: 以儆效
D: 效果
( 4 )以其境过 , 不可久居。( )
A: 锅冷灶
B: 为官
C: 风明月
D: 水至则无鱼
7、

下面对四部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B: 《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宋江等都是英雄好汉。
C: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手法,刻画动物栩栩如生。
D: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C: 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D: 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 , 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高潮。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10、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 )
A: 裴旻的剑舞
B: 公孙大娘的舞蹈
C: 吴道子的画
D: 郑板桥的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②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③,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柰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注释】①鬻:卖。②舍:租房子。③嬉敖:嬉戏游玩。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其父令儿读书________

②鼎欣然 , 其父独不肯________

年,尽通其师所能________

④时吴氏家师儒________

( 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鼎 就 学 吴 氏 亦 子 育 之 使 学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 4 )詹鼎求学遇到了哪两个困难?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③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④“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⑤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⑥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⑦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⑧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⑨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 1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 2 )冰心《成功的花》诗中这样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诗中“成功的花”,在这里如果比作杨利伟飞天成功,那么诗中“当初她的芽”与课文中什么内容最接近?(用原文语句回答)

( 3 )请结合下列材料,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

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解放军报》2003.11.1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微光

安谅

①两位穿着沾了尘土的工装、有点蓬头垢面的外地农民工在图书馆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一个悄声说:“哇,里面书真多,能进去多好!”另一个忙说:“怎么会让我们进去呢,没看到那位横眉冷对吗?”

②透过玻璃门,但见一年轻女子坐在半人高的柜台内,身体后仰盯着他们。女孩的眼睛挺大,可眼神冷得就像门前的大理石台阶。

③“你们想进去看书吗?”明人在他们身后轻轻问。二农民工被惊到了,一时手足无措:“哦,不,嗯,没……”说完想迅速走开,怕挡道似的。明人表情和蔼:“这是公共图书馆,你们可以进去的,到里边办一张卡。”“真可以进去?我们?”“没错,你们带着身份证吧,登记一下就行了。”

④明人把玻璃门推开,女服务员连忙站了起来,笑容灿烂。明人明白,她是认出自己了——图书馆今天的演讲嘉宾,也是图书馆特邀的一位学者。尾随在他身后的两位农民工小伙子,东张西望,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两眼流露的满是好奇和兴奋。而女服务员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冷淡,甚至含有一丝鄙夷。

⑤“明老师,这两位也是和您一起的?”女服务员终于憋不住探问了。明人直截了当:“这两位也想来馆内借书,本馆不会拒绝读书客吧?”女服务员扫二维码一般从上到下瞅了瞅他们,不冷不热吐出一句:“有身份证吗?还要交200块钱,是办卡的押金。”年轻一些的农民工面露尴尬,另一位也搓着手,从脸一直红到脖子根了。

⑥明人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递给了女服务员。“这是他们的押金,应该没问题了吧?”女服务员( ):“没问题,明老师。”

⑦一个半小时后,明人收住了演讲话头,等待下一环节的观众互动。他发现女服务员在中间一侧就坐,边上有个快70岁的清癯老太太,令他感觉似曾相识。刚才那两位农民工也在,他们鼓掌的手尚未放下,眼神是敬佩并向往的,只是站在会场一隅,衣着看上去格格不入。

⑧有人举臂提问:“明老师,你说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了,那时,你是从哪里读到那么多书的呢?”

⑨明人蓦地想起了什么,心间流过一阵热浪。“一个小学生,哪有钱买书啊;父母也是普通工人,家里没什么藏书。某天,我听说街道有个图书馆,赶紧找过去,但是铁门紧闭,我不敢敲也不敢推,踮着脚从门缝里窥视……然后,门突然开了,一个清秀的中年妇女探出半张脸来:想看书是吗?声音柔和亲切。我使劲点头,她笑:进来吧,今天是周一,原本不开放,可你既然想看,那我今天值班,就帮你开灯吧。”

⑩明人一脚踏进了小小的图书馆,自此与阅读结下不解之缘。感谢图书馆阿姨,向书友世界注入了温暖的微光。“她是我的‘贵人’,我想对她大声地说一句‘谢谢’。”语毕,明人向女服务员边上的那位老太太走去,她在女服务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明人紧紧握住她的手:“谢谢,真的谢谢您!”

⑪老太太感慨:“前两天听我外孙女说,图书馆请了一位当地的学者来讲课,说了你名字,我就在猜,是不是当年那个爱书如命的小孩子!”“您正是那个小孩子的太阳呀!”“不敢当,那时候是举手之劳,应该做的。”

⑫女服务员则红着脸,目光再次落到那两位农民工身上,她回眸后,对着明人(
)。

(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嘻嘻地笑了 微微一笑 不好意思地笑了
B: 嘻嘻地笑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 微微一笑
C: 微微一笑 不好意思地笑了 嘻嘻地笑了
D: 微微一笑 嘻嘻地笑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
( 2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 3 )请揣摩下面句子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女服务员扫二维码一般从上到下瞅了瞅他们,不冷不热吐出一句:“有身份证吗?还要交200块钱,是办卡的押金。”

( 4 )请结合选文,分析图书馆老太太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5 )本文以“微光”为题有何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立冬已经来临。一位细心的学生惊讶地发现,一棵种在盆里经过嫁接的“人参榕”正在爆出两片绿芽,那嫩叶躲藏在厚厚的墨绿的叶子里面,显得娇小怜爱,那位学生不禁发出感慨:“常说春天发芽,没想到冬天里也会绽放绿芽!”请以“冬天里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审清题意,选择好恰当的主题;
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行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