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呜呼!其真无马邪 C: 燕、赵、韩、魏闻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欲有求于我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
2、 | 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B: 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C: 《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
3、 | 阅读鲁迅的《自题小像》,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A: 这“风雨”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B: 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为追求光明的人点燃了希望。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是国民,即民众。 C: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言志的宣言。表现了作者愿为祖国奉献出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 D: “风雨如磐暗故园”指的是作者看到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所以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纶巾(guān) 隘口(yì) 苦心孤诣(yì)B: 剽悍(piào) 豢养(huàn) 呱呱坠地(gū) C: 涸辙(hé) 惬意(qiè) 弄巧成拙(zhuó) D: 滂沱(páng) 舷窗(xián) 乳臭未干(xiù) |
5、 | 选出作家作品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海音——台湾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B: 安徒生——英国作家——《丑小鸭》 C: 王安石——唐代文学家—《伤仲永》 D: 都德— — 德国作家——《最后一课》 |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郭茂倩。 B: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C: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D: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
7、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sūi) 抽噎(yē) 强聒不舍(guō) 咬文嚼字(jiáo) B: 陨落(yǔn) 狡黠(xié) 气吞斗牛(dǒu) 吹毛求疵(cī) C: 拮据(jū) 荫庇(bì) 鳞次栉比(zhì) 引颈受戮(lù) D: 栈桥(zhàn) 荣膺(yīng) 间不容发(fā) 奄奄一息(yǎn) |
8、 | 下列划线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叱(chì)骂 蛊(ɡǔ)惑 窒(zhì)息 匿(nì)迹B: 狼藉(jí) 讪(xiān)笑 作揖(jí) 卑劣(liè) C: 鄙(bǐ)视 磐(bān)石 蜕(tuì)变 褴褛(lǔ) D: 忸怩(ní) 隘(yì)口 厮(shī)守 忐忑(tè) |
9、 | 下面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卖弄(lòng) 贮蓄(zhù) 絮叨(dāo)B: 粗犷(kuàng) 侍弄(sì) 菡萏(hàn) 窠巢(kē) C: 着落(zhuó) 攲斜(qī) 皂荚树(jiá) 混为一谈(hùn) D: 争执(zhí) 荫蔽(yìn) 一霎时(sà) 咄咄逼人(duō)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在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限的怀念。这首诗在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 《黎明的通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人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体现出自由诗的特点,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杨志在东京因盘缠使尽,便忍痛变卖祖上的宝刀,却偏偏惹上破落户牛二。他要求杨志演示宝刀的三宝,百般刁难杨志,最后被杨志杀了。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①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________”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2 )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文言文《治国犹栽树》,回答下列问题。 ①唐太宗谓侍臣曰 ② 惟欲清净 ( 2 )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节奏。(停顿一处) ①故 夙 夜 孜 孜 ②往 昔 初 平 京 师( 3 )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4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 1 )“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的性格存在什么弱点?“有些错误,生活从不赐予我们改过的机会,可能会从此留下深深的追悔。在你与父母亲或亲人相处时,有没有让你至今想来仍有些后悔的事?
以《 ,请原谅我》为题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