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黎川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过研究确认,西亚的原始人类大约在1万年前就已经放养山羊了。

②考古发现证实,最早被人类驯养的羊出现在西亚。

③而且还证明了山羊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动物,绵羊的历史则稍晚于山羊。

④考古学家在西亚的多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山羊和绵羊的骨骼。

⑤在后续的一系列发掘中,不仅证明了这一地区是人类最早驯养山羊的地区。

A: ②①⑤③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④①⑤③
D: ①②④⑤③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B: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3、将下面的句子进行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刚结网时,它们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结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其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 ④②③①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②④①③⑤
D: ②①④③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紫藤罗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珂与艰辛。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D: 《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5、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
B: 夕日欲
C: 少闲人
D: 猿鸟乱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领导人民大众,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 建立了新中国。
B: 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 ,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 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D: 这所大学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 , 影响学校声誉。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战国策》。
B: 《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隆中对》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亮丞相集》。《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鲁迅小说《故乡》选自《呐喊》。作品里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童趣,现实中的“故乡”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生机,而理想的“故乡”在探寻的朦胧中。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杀(lù) 劫(lüè) 惨绝人(yuán)
B: 志(shǐ) 挑(xìn) 无处形(dùn)
C: 慰(jí) 枯(hé) 人听闻(hài)
D: 语(yì) 悍(piāo) 振聋发(guì)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补(xiào) 默(qiè) 选(pìn) 为人知(xiǎn)
B: 带(yíng) 白(piào) 字(tiě) 热泪满(kuāng)
C: 基(diàn) 热(zhì) 起(dié) 慷慨漓(lín)
D: 祷(qí) 红(yān) 唤(zhào) 气冲牛(dǒu)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渺茫 宣泄 金碧辉煌 温文而雅
B: 禀赋 决窍 冲耳不闻 不可思议
C: 葱笼 猗郁 痛心疾首 死心蹋地
D: 甬道 迁徙 不可名状 眼花缭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出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1 )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 2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 )与“太祖常劝以读书”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天下事为己任
B: 遂名楼
C: 俱假山显
D: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 4 )选文中的“手不释卷”一词表现了赵普晚年读书的刻苦,你能再写两个表现读书刻苦的成语吗?

( 5 )例举赵普奏荐人才时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表现了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 1 )文章第③段说:“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乌镇“古朴的幽暗”的?

( 2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⑥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

( 4 )请说说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

阅读《剪下流光——漫说剪纸》一文,完成下题。

①剪纸在中国遍地开花,各大地区都有富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形状,因工具、材料等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大多数地方的剪纸,使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而有些地方用白纸刻剪后再染色或印色。有的地方或者有的场合,不全然使用剪子,需要使用 刀来刻纸。根据留红和留白的不同,又有阴剪和阳剪的不同。根据用途,礼笺、门笺、鞋花、窗花、囍字等,剪纸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刀剪工具对纸张的剪镂作用转移到手指上,还诞生了与剪纸艺术亲缘相近的撕纸。所以,剪纸实在是个复杂的领域。不过,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剪镂,至于是剪除还是镂刻,是阴是阳,是单色还是着色,是剪是撕,完全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③剪纸当然依附于纸,但是在本质上说,使用剪镂技术进行造型的历史渊源,远比纸张的历史悠久。据说周成王“桐叶封地”的故事,是可以找到的关于在平面上剪镂造型的最早文献。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但周公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周成王想了想,决定把唐封给了叔虞。

④其后各代,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唐宋以后,剪镂技术与纸张结合的证据不断出土。

⑤对称原理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几何属性和数学属性,而剪纸所依赖的最简单的形式手段便是对称。将纸张沿着某种顺序折叠,再加以剪镂,展开后的图案,便具有了对称性。长形的连锁、雪花等等,都适宜利用对称原理构图制作。如果以整张纸的中心点为轴,剪成的图案就呈现中心对称。利用对称原理,可以最简便地让剪纸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⑥时至今日,人们利用刀剪等工具在纸张平面上造型,依然流行,并且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人们或者在内容上不断翻新,宏大场面、繁复场景、众多人物、新事新物,都非常容易被剪纸表现。玻璃纸、不干胶等各种不同的平面材料也被不断尝试,使剪纸艺术不断呈现出新材质带来的新质感。在今天,对其他国家的剪纸艺术气质的借鉴,对当代视觉美学和工业设计的接纳,都让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年轻时尚的气息。而且,剪纸对纸的塑造表现还被借鉴到纸雕塑中,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

( 1 )阅读全文,选出文章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剪纸核心的技术是剪镂,但采用何种方式可以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B: 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纸张的发明比剪纸艺术的历史更悠久。
C: 对称是剪纸最简单的形式手段,对称原理可以让剪纸更简便地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D: 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内容、材质等都在发生变化。
( 2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请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②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词“相传”的作用。

( 3 )分析第③段中“桐叶封地”故事在全文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物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品读中我们欣赏了美丽,感受了温暖,燃起了希望……我们仿佛走进了春天。

请以“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怎么忍心放开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